担当作为抓落实
东营市科技局:高标准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东营市科技局局长邵红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以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为契机,围绕东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明确“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对上争取、督查考核”四类任务,建立责任清单,定目标、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奖惩,切实抓好落实。
邵红双向记者介绍,今年东营市科技工作的主要思路是“1234”,即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牢牢把握双创平台、科技人才两个关键,筑牢企业、市场、服务三个根本,做好双招双引、科技园区升级、油地校融合、科技金融结合四篇文章,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发力:
聚焦科技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全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产业高端人才对接活动10-15次,重点推进武汉大学东营节能环保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人才载体建设。争取新备案院士工作站3家以上,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力争至少2人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
聚焦双创平台提质升级。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支持企业兴建“多方共建、多元投入、混合所有、团队为主”的新型研发机构。全年力争新创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项、上级科技经费1000万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66%。
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培育。通过科技项目立项、组织参与创新竞技行动、创新券、研发费补助等方式,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及统计制度,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做好科技创新动态监测系统的推广应用。开展科技企业“十强十新”评选活动。力争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实现稳定增长,达到30%以上等。
济宁市科技局:“七大行动”全面培育科技沃土
济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会召开后,济宁市科技局全体党员干部备受鼓舞,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形成工作合力、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该负责人介绍,2019年将坚持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贯彻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抓手,内引外联、提升服务,强化创新要素支撑,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七大行动”全面培育科技沃土。
一是党建引领行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创新突出短板和关键瓶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幅提升科技产出质量和转化效率,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二是双招双引行动。在招商引资方面,以市产研院为统领,坚持“北连京津、南接江南、西南紧盯重庆西安和武汉、向东突破日韩”的总体布局,构建“一园一所一产业”的科技招商网络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对接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研发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等来济宁建立分支机构。在招才引智方面,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引进国内外人才团队,通过项目经理人方式,组建技术研发团队;通过实施济宁市创新领军人才计划,鼓励企业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三是政策落实行动。重点加强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度预计安排3500万元财政科技资金预算专门用于政策兑现落实,创历史新高。四是高企培育行动。对企业分类实行动态管理,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培育明星科技型小微企业;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实力强、科技优势明显、产业化程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五是对上争取行动。2019年全市力争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0项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0家以上,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技术合同登记项目数量、合同金额、技术交易额增长20%以上。六是农业科技行动。以2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9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桥梁,150余家市级示范园、农科驿站为试点,建成一批功能清晰、要素齐备、模式创新、上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等。七是执行力提升行动。动员市科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大抓执行力、工作落实、创新环境与重点工作等。
滨州市科技局: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滨州市科技局局长孙学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滨州市科技系统将围绕刘家义书记提出的“五个抓落实”的要求,从思想认识、境界标准、重点工作、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进一步明确抓落实、求突破的重点工作,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工作要求上来。
孙学森介绍,2019年全市科技工作将坚持“站位高、定位准、换位勤、补位快、到位实”的“五位”要求,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目标引领,以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为重大责任,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激励导向,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多跑上去、请过来,多走出去、请进来,多沉下去、迎上来,千方百计在“提产业层次、增高企数量、引高端项目、育创新平台”上统筹谋划、综合用力,通过对内激活、对外合作、对上争取、对企问需、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力求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础更加巩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不断增强。具体坚持五个导向: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以2020年跻身试点行列为总目标、总引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科技创新提质升级计划,力争年内新建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5家,新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家以上,积极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对接开放行动,建设院士工作站5家以上。实施市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对接“5+5”产业创新需求,实施省、市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0项以上。三是坚持考核导向。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聚焦“双招双引”考核,争取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在滨州设立分中心,与中科院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建立山东渤海技术市场等。四是坚持需求导向。实施“科技+”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递增10%以上。五是坚持政策导向。开展“保姆式”服务企业活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积极性。在抓好已出台科技创新政策宣传、落实基础上,细化、实化贯彻落实省“45条”“42条”“35条”的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制定配套细化政策,完善“1+1+N”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记者 张颖辉 刘梅梅 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