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五园形成‘园镇融合’的发展格局,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吕克·蒙塔尼建立首个国外实验室,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芯光源孵化器为核心,积极打造‘创客—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创新链发展体系……”在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17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试行)结果中,佛山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跃升至第29名,比2012年核心园区移师南海时上升了28位。短短五年,上升28个位次,佛山高新区是如何做到的?
佛山市以中小企业居多,民营经济活跃,但是园区内的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借助国家高新区建立的契机,佛山高新区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让管理者先转变思想,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走出一条以制造业发达、工业占比高作为发展强项的特色发展道路。
佛山高新区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成功引进清华大学研究院佛山力合创新中心、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吸引清华力合科技园、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东软华南IT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同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更好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个成熟的高新区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2017年,在国内,佛山高新区与贵阳、南宁、柳州、肇庆高新区等高铁经济带部分高新区建立创新资源对接机制,与粤桂黔地区五所高校以及瀚海国际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在国际上,搭建瀚海(佛山)国际创新中心、北美商务联络处、英国商务联络处、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加大对日、对欧的招商力度,充分发挥上海商务联络处的窗口作用,主动融入德国工商界,链接全球产业资源。
据了解,除在传统产业上“下功夫”之外,佛山高新区还加速布局“高精尖”产业。积极推进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深圳清华研究院佛山创新中心、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等载体建设,集聚国家级孵化器1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3个。围绕产业链招商,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等领域深掘投资项目。去年核心园区共办理技改投资项目备案证166个,总投资超过28.32亿元。此外,园区还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与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关村共同推动佛山建设“互联网+智能制造”示范城市。
目前,以信息技术、机器人、3D打印、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水平强、成长性高的科技型团队和企业的产业集群在佛山高新区已经建立起来,这对于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记者 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