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颖辉 通讯员 王涛)“加大对重大创新产品的后补助力度,将在我省实现产业化的1类新药纳入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范围,最高给予2000万元的后补助支持。”7月 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越男,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士新等对《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进行了解读。
山东是医药产业大省,2017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598.97亿元,同比增长12.81%,但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为加快推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升医药产业供给质量,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马越男介绍,《意见》共分鼓励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完善保障措施等5个部分20条具体措施。
鼓励产品创新是《意见》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此,张士新表示,省科技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意见》要求,高度重视药品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建设,持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药品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创新水平。
其中,在强化规划引导方面,为加快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将“重大新药创制”“高性能医疗器械”纳入了重点发展方向和支持领域,重点研究开发多模态分子成像、大型放射治疗设备、医学影像等重大关键技术与设备。同时,省科技厅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方案》,将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技术突破和支持重大新药创制作为重点任务,提出到2021年,将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产业引导带动作用的高端医疗器械品牌产品和领军企业。
为强化技术创新,山东将致力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实施“重大新药创制”“高端医疗器械”“中医精方”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将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纳入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范围,着力构建重大新药、新型医疗器械创新和技术转化体系。重点开展高端数字医疗设备及核心部件研发,支持手术机器人、新型成像设备、大型放射治疗装备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国产化研发。重点围绕新型制剂、生物药物、化学药物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获得一批有前景的创新候选药物。
在强化推广应用方面,加快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国产化和相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围绕我省临床重大需求和健康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一批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一步发挥中心协同创新网络优势作用,鼓励开展药品医疗器械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临床实验和评价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工作,为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快捷通道,加快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国产化和相关技术研发进程。
为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省科技厅还将会同省财政、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积极推动《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方案》相关政策落地实施,为我省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加大对重大创新产品的后补助力度,将在我省实现产业化的1类新药纳入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范围,最高给予2000万元的后补助支持。坚持仿创结合,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对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进行后补助支持。
此外,《意见》还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推动流通行业转型升级以及优化服务等作出部署。提出促进新产品、新技术与已有产能对接,积极承接先进医药制造企业、创新产品、整体搬迁项目等落户山东。充分发挥医药产业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改造提升传统医药产业等。
下一篇:跨国精准对接新技术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相关新闻
- 山东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 (2017-03-10)
- 山东省技术市场要素进校园活动启动 (2017-03-28)
- 第32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 (2017-04-11)
- 枣庄两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引才工作重点支持企业名单 (2017-04-21)
-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鲁北试验培训基地揭牌 (201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