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面对面对接国外高新技术的交流活动,对企业创新来说,很务实。”近日,主题为“合作共赢 动能转换”的中韩(烟台)高新技术成果推介会在烟台举行,在推介会上成功斩获韩方两项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成果的山东创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卜凡东高兴地对记者说,公司目前正在全球布局商用机器人市场,此次对接的新技术很重要。
会议当天,韩国科研机构带来了现代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养健康等领域190余项高新技术成果,对我省企业创新、产业发展来说,可谓“丰盛的大餐”。我省106家企业参与对接洽谈,17家企业与韩方签约合作。
动能转换,去旧迎新。去年以来,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助力山东动能转换先行先试,围绕“创新”这个关键词,我省将目光对准了国外,发力“海外掘金”。
精准对接为“十强”产业汇聚动力
“对人工智能这个以‘高精尖’为显著特点的新兴产业来说,前沿信息尤其重要。”卜凡东说,中韩对接会既是企业引进高新技术的平台,也是了解国外行业发展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此次对接会是省科技厅在前期针对我省企业、产业创新发展需求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举办的。会上韩方所推介的技术,均是针对我省“十强”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精准引进的。
助力“十强”产业发展,像这种国际间的“高精尖”精准对接会,去年以来,我省还举办了多次。比如山东—中亚五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国际合作交流会、山东—荷兰农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第十届国际树枝状大分子国际峰会、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结构长寿命安全保障国际会议等。
两年来,这种面向全球的“海外掘金”活动对我省的产业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去年11月举办的山东—荷兰农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上,山东易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振刚表示,荷兰是现代农业强国,与荷兰进行面对面的技术交流,不仅能为企业引进前沿技术,更能为整个山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增添活力。易耕农业公司借助此交流活动与荷兰企业咯好特咨询有限公司就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相关内容达成了合作。
此外,记者获悉,黄三角农高区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的叶菜种植示范区也通过上述活动全套引进了荷兰的全自动漂浮栽培系统,已经实现叶菜播种、育苗、移植、采收、切根、包装等全过程无人化自动生产。
“引进了技术,还并不能说明产业实现了进步。”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中国办事处所长金范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何让其‘生根发芽’才是关键。”他建议,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三方要协同发力,共同培育其“长大”。在这方面,政府层面要在顶层设计上做好全面规划,科研机构要针对企业需求给出可行的产业化成果、方案,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更要在具体实施方面加大力度,唱好“主角”。
据悉,助力“十强”产业发展,今年,省科技厅相继出台了《山东省量子技术创新发展规划(2018-2025年)》、《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重点方向和任务》等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为新兴产业发展画出了路线图。为加强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去年以来,省科技厅在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建设新型产业研究院的同时,还对24家省属科研院所实行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大大调动了科研院所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对加速技术成果“落地开花”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务实举措为动能转换积蓄力量
“这种面向高新技术的对接会非常符合我们的诉求。”来自济宁的山东新河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矿产业为主的传统企业。该公司党委书记栾兆鹏对记者说,作为传统资源型企业,公司正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而技术对接会恰好为众多传统产业提供了迎新去旧的力量。“对接会所集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新模式等一系列‘新’字打头的能量都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
动能转换,创新为要。开展这种务实的国际技术对接正是我省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之一。据统计,目前我省已有46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项目列入中外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予以重点推动。
“海外掘金”助力创新,山东做的不只是举办对接会。近年来,省科技厅还推出了系列措施,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与国外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合作创新平台,打造山东特色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希森集团是典型代表之一。依托马铃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希森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分中心,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新品种希森3号、希森6号的示范推广,对带动我省农业新薯品种、栽培技术、专用农机装备的系列化输出起到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目前山东已创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4家,国际创新园5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科技创新,人才是根本。近年来,除了举办各类科技对接活动、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之外,省科技厅还在加强海外引智聚才上下功夫。例如,在各领域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申报中,政策就“明码标价”地规定“进一步加大省外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各市推荐申报人选中须有2017年以来引进或拟引进的省外海外人才,否则本年度暂不受理该市申报;各市推荐申报人选中如仅有2017年以来引进或拟引进的省外人才而无海外人才的,则该市只能推荐申报2人。”
动能转换,科技支撑。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今年3月,山东省科技厅出台《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重磅推出“31条”,从着力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对我省的科技创新作出系统部署。其中,针对国际科技合作,《措施》着重提出,要积极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引进和联合研发“十强”产业升级亟需关键技术;推动共建中国(山东)—乌克兰科技创新研究院等。
引进来,落地生根。走出去,开花结果。依托“海外掘金”,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在山东实现转化和产业化,为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贡献出新的力量。
(记者 刘梅梅)
下一篇:如何汇聚高质量专利加速动能转换?
相关新闻
- 新风光公司: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2017-05-09)
- 烟台开发区四措并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2017-05-19)
- 莒南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 加速动能转换 (2017-06-02)
- 如何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 (2017-06-16)
-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带着600个好项目进京求合作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