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一个专利大户的困扰

2018-01-23 10:43:57   作者:刘梅梅   点击:
0

       杨海波原是济南大学一名工业美术设计老师。2013年,为激发高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热情,济南大学成立校办企业,他担任负责人,开始一边教学,一边创业。
       几年来,杨海波完成了很多创新项目,个人拥有专利200多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达60多项,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大户。
       “但是,表面看起来成果很多,能真正实施产业化的却很少。”杨海波说,他这两年一直面临很大的困扰:专利申报后就迅速被抄袭模仿,导致“见不到效益”。
原来,很多企业看到他的设计成果专利后,都打电话要求购买成果,但是,双方一沟通,对方就要求他提供具体方案。
       “设计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旦说太多,对企业来说,这个成果的拥有人就没什么价值了。”杨海波很无奈。
       杨海波举例,2015年,他设计了一款融合了扫地机器人和空气净化器功能的产品,是全球第一款可以移动的空气净化器,也是第一款可以扫地的空气净化器。不久,该成果便得到了某大型电器企业的认可,双方达成合作意向。该企业随后便做了成果发布会和巡展。
       然而,让杨海波和该企业都没想到的是,巡展还没结束,某网站众筹平台上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众筹项目,所发布的信息跟杨海波的创意一模一样。
  “产品的先期设计是我自己先投钱研发的,这样一来,还没等拿到企业的报酬就已经被别人抄袭仿制了。”杨海波说,创意一旦被别人抢先公布,也就失去了最佳的市场价值。
  由于已经申请了专利保护,杨海波很快提起了诉讼。然而,对方也称自己申请了专利,双方一度僵持。
  “这时,对于计划与我合作的这家企业来说,即将购买的这项成果显然已经失去了价值。出于效益考虑,企业自然也就不会投入过多精力长期跟进维权法务事宜。”杨海波说,虽然无奈,但只能不了了之。
  在创新创业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杨海波的困扰也是很多创业者面临的苦恼。
  “如果知识产权保护做不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这些就都无从谈起。”在2017年5月份举行的山东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建设座谈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曾如是说。
据悉,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建设,2017年9月,我省出台《山东省“十三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提出,将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实行严格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作为“十三五”期间我省知识产权建设的主要任务。《规划》还从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促进知识产权合作交流等六个方面作出了具体工作部署。
  “知识产权现在已不仅仅是一种民事权利,而越来越演化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锐利武器。”对于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济南大学教授侯中华认为,科技人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应仅仅是专利数量的积累,更应该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有机保护体系。他说,现在不少企业都建立了专利群,申请了很多专利,但是,专利群不等于若干专利简单累计。他建议,实施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一定要对创新成果进行“量身定做”。不同的创新成果适合不同的保护方案,对于技术创新成果要进行分析,有的适合申请专利保护,有的适合专利+技术秘密的方式保护,有的适合专利+版权的综合保护。企业的核心技术究竟用哪一种模式来保护,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定要对其进行“量身定做”。(记者 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