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看邹城化工产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

2017-12-26 14:31:15   作者: 张颖辉   点击:
0

       无臭味、没污水——这是邹城化工企业留给记者的最深印象。绿色化工,这一化工行业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在邹城迅速“拓宽延伸”。从强化科技支撑与引领“下笔”,在全力打造绿色化工聚集区和生态低碳示范区上“大做文章”,一批含金量高的创新举措,为推动全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加足马力”。
  其中,建立健全产业扶持政策是邹城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邹鲁英才”计划的意见》等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培育出“滋养”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创新“沃土”。
  同时,邹城还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牵头创办了山东省溯源绿色化工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力度;成立邹城市科技金融创新联盟、邹城市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成立总规模1亿元的邹城科创天使创业投资基金;培育集聚了一批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研发审计等科技服务机构。
  打造技术创新体系是邹城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又一举措。据了解,目前邹城已形成集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技术转移机构“六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山东艾孚特科技院士工作站(韩布兴院士)、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溯源绿色化工研究院、山东省水相有机合成及高效清洁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溯源绿色化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重要科技创新载体。
  人才是化工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保障。在这方面,邹城通过实施“邹鲁英才”计划,设立6000万元人才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先后引进范云六、韩布兴、王静康3位院士设立省级院士工作站,引进绿色化工类“千人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2人。与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建立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召开绿色化工产业专题招商会10余次。
  今年以来,随着山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及中科院-山东省工业生物技术对接洽谈会在邹城的相继召开,再一次将行业的焦点聚集到这个曾以“煤城”而闻名遐迩的老工业城市。推动传统化工转型升级、引领绿色化工创新发展,邹城还有何独到之处?

 

循环经济助推,“转”出绿色路径
 

  “山东是化工大省,但粗放式发展、环保压力大等问题依然突出。在此背景下,传统化工企业要想在行业唱衰中逆势崛起,必须转型走绿色路线。”谈到当前我省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倜如是说。
邹城则成为全省绿色化工的先行者之一。
       程学周是邹城市北宿镇程岗村村党支部书记,提起去年冬天村民使用洁净型煤与解耦燃煤炉具的反馈,他至今记忆犹新:“都说好,不仅干净卫生,而且将近三个小时不用再添煤,比起原来的散煤使用量节省很多。”
  洁净型煤和解耦燃煤炉有何“神奇之处”?“洁净型煤与解耦燃煤炉具配合使用,能使硫和灰被高效固化,不再产生烟尘。同时,燃烧效率也显著提高,节能15%至30%。”兖矿集团洁净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许义介绍,这两种产品是兖矿集团投资3亿元与中科院过程研究所合作打造的“蓝天工程”,目前已实现投产,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更为兖矿集团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好是好,执行难——绿色化工如何实现?
  在山东荣信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副部长谭洪金看来,要实现绿色就要高效节能,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把原料及产物“吃干榨净”。
  而这一点早已成为邹城化工企业的共识。
  在山东圣琪生物有限公司的车间,甘薯被“吃干榨尽”后身价陡增。不仅如此,提取出淀粉后的甘薯渣还被加工成高活性干酵母,“啃”剩的废渣又被制成生物有机肥。
  而山东尤特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活性、高纯度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棉麻纺织、饲料、酿造、食品、造纸、生物能源等领域,提高原料利用率,公司也因此成为各行业节能环保与高效生产的“幕后英雄”。
  以循环经济助推,邹城化工企业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绿色路径”。

龙头企业引领,“串”起产业链条
 

  “绿色转型是当下化工行业在行业唱衰中逆势崛起的必经之路,但很多企业即便有了这一想法,也往往因缺少可借鉴性经验望而却步。”邹城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需要龙头企业的示范与带动。
  近年来,邹城积极培育发展龙头骨干企业,尤特尔科技、恒信科技、艾孚特科技等一批“龙头老大”,正迅速改变着邹城化工行业的“基因”。
  在山东太阳宏河纸业有限公司,原本被用来造纸的木片,经过高度分离,摇身一变成了生物质新材料,用来替代棉花生产莫代尔。“仅此一项,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公司车间生产主任段永梁介绍,2015年,随着35万吨溶解浆项目投产,太阳宏河成为全国最大的、世界前三的溶解浆供应商。
  作为造纸化工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从一个传统造纸企业,到在世界范围内率先破题木材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三素”高度分离的高新技术企业,太阳宏河实现了华丽“转身”。
  不仅是造纸化工领域,近年来邹城通过重点培育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在化工产业已形成超洁净煤、煤化工、生物医药化工、造纸化工、精细化工等5大产业链条,各产业链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在发展区域经济、优化产业空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生物化工领域,山东尤特尔生物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依托山东圣琪生物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山东甘薯生物质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重点发展酵母及酵母提取物技术,目前已形成年产2000吨L-色氨酸、年产2000吨酶法7—ACA;年产2万吨活性酵母,1万吨酵母抽提物,5千吨酵母免疫多糖等酵母延伸产品的能力。
  在医药化工领域,山东鲁抗生物制造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依托山东鲁抗生物制造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成立山东省工业生物技术中试基地,在医药领域充分发挥生物发酵技术优势,重点发展生物饲料、生物新材料、中药、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目前已形成年产2000吨泰乐菌素暨万吨盐霉素、年产300吨泰妙菌素、2万吨PHA,6万吨膨化饲料及两条11万吨葡萄糖生产线的能力,山东名牌产品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销往全国各地。
  ……
  在这些重点企业的带动下,邹城绿色化工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产业链构成,凝聚绿色化工创新资源,打造行业发展新动能。

资源“抱团”发力,“拧”成发展合力
 

  生产一只没有塑料味、没有毒害残留的塑料杯子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其生产过程必需的有机溶剂会导致毒害残余。泰山学者冯维春带领的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研发团队攻克的国内首个利用“水相合成技术生产甜菜碱”的化工项目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这一技术,不仅把化工合成时生产的废盐、废水、废气降低90%以上,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山东化工行业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但比较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无法有效对接市场需求,许多行业共性技术还亟需突破。”周倜表示,在此背景下,成立山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把愿意从事绿色化学、产业发展研究工作的企业团体、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组织起来,共同研究和助力化学工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倜所说的山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我省在推动绿色化工“抱团”发展方面做出的重要探索,于今年3月26日在邹城成立,而艾孚特正是其50余家理事单位之一。
  “联盟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化工产业加快绿色化进程提供强大的技术创新支撑。”作为该联盟秘书长,周倜向记者介绍。
  不仅如此,邹城还申请建设了省级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记者从邹城市科技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入住企业45家,其中骨干企业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现有太阳宏河纸业、荣信煤化、华鲁生物、艾孚特科技、奔腾漆业等知名企业集团,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7亿元,占基地销售收入比例近70%,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引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向专业化、高端化、精细化、清洁化方向发展。2016年基地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占邹城市化工产业年总营业收入比重的95%,财政税收突破25.7亿。
  通过集聚产业内资源,邹城化工企业“抱成团”、“拧成绳”,使得绿色化工的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产业发展合力逐渐形成。
  邹城化工产业通过循环经济助推、龙头企业引领、资源“抱团”发力,走出了一条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绿色路线”,不仅成为全市工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县域经济的发展脊梁,更成为全省绿色化工的先行者与助推者!(记者 张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