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兖州插上腾飞翅膀

2010-06-22 16:50:27   作者:记者 潘庆照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兖州市副市长  李连习

    兖州,素有“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是鲁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京沪、新石铁路交错而过,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是山东省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兖州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列第48位,在山东省30个强县(市)中位列第9位。2009年,兖州市完成地方地区生产总值3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36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6.8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全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市”,连续15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称号。兖州市有23个行业54家企业列入高新技术统计范畴,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7.6亿元,增长46.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3%,总量、增幅、占比均居济宁县市区首位。建成济宁首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处、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2009年完成专利申请529件,增长9.5%,授权318件,增长109%。
    一座经历四千年风霜的华夏古州,现如今是风华正茂极具现代气息的新型城市;一片充满文明积淀的古老土地,现如今是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创业沃土。它就是兖州,一座科技创新推动下的新型城市,科技的翅膀,正助推着这座四千年华夏古州腾飞高远。


思路清晰的创新引领


    在兖州,科技创新已植根于各个领域,兖州市政府始终坚持“科技兴市”发展战略,围绕“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主线,兖州市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兖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自主创新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科技工作。
    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兖州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以项目带动、科技推进为主线,以优化创新主体环境、机制为重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创新网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基础、企业主体、科研力量支撑作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共同推进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经济、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把自主创新的着力点放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力量,推动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各种创新要素的良性互动与集成,形成创新整体优势。


重点突破的创新行动


    兖州市把项目申报实施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主导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关键环节,整合科技资源,集中优势力量,组织申报实施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科技项目。2009年,全市申报实施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16项,济宁市级26项,争取济宁市级以上科技扶持资金900万元,位居济宁县市区第一位,增长4.37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太阳纸业制浆造纸节能减排关键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300万元;大丰机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中试项目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70万;大丰机械甜高梁收获机研发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子课题,争取资金30万元;科大鼎新获山东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35万元。
近年来,兖州市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国家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国家四部委粮食丰产工程、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山东省良种产业化工程等大型农业科技工程,实验区小麦、玉米最高单产均处于全省前列,全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级科技项目的实施,带动兖州市科技投入4.68亿元,增长16%。


强强联合的创新平台


    兖州市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对新认定批准的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给予奖励。2009年兖州市新建产学研合作关系20对,新增中试基地3处,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处 (山东安能输送带橡胶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1处(鲁煤机械公司省级矿用大型设备传动系统工程实验室)。华勤集团投资上亿元建立企业研发中心,2009年又与倍耐力集团达成投资1.4亿美元的科技研发中心合作协议。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巩固发展技术创新联盟。
    目前,兖州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都与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创新合作关系,希尔康泰与第二军医大合作投资20亿元的植物精提取、科大鼎新公司与北科大合作投资1.2亿元的铜键丝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建设。


培育扶持的创新主体


    靠科技、求发展、扩规模、壮实力,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兖州市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力度,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成果应用和集聚人才的主体,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除享受国家、省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外,兖州市财政给予20万元奖励。
    目前,兖州市太阳纸业、大丰机械、创佳玻纤、高旭化工、希尔康泰等9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约占济宁市总数的1/5,全市有合成橡胶制造、电子元件、玻璃纤维及制品等23个行业,华勤集团、科大鼎新、创佳玻璃纤维等54家企业列入高新技术统计范畴,2009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97.6亿元,约占济宁市总数的1/5,增长46.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3%,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总量、增幅、占比均居济宁县市区第一位,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新增济宁市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4家,今年1-4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0.96亿元,增长36.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7.41%。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经费,对拥有专利权特别是发明专利的企业申报科技计划优先予以支持;对已经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专利与科技进步奖同等奖励。先后培育出了量子科技、飞龙动力、威龙机械等一批专利明星企业,2009年完成专利申请529件,增长9.5%,授权318件,增长109%。全市取得省级科技成果7项,济宁市级科技成果17项,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1项,济宁市科学技术奖8项,承担济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近50项,今年1-4月份全市专利申请180件,与去年同期持平,授权专利103件,增长17%。


多方联动的创新合力


    兖州市通过建立宏观调控和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整合科技资源,凝聚科技力量,完善科技、经济、金融等部门机制灵活、资源共享、密切协作的沟通与协调制度,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市镇(街)联动、部门联动、行业联动,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社会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推进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创新格局。
    通过营造政策环境、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公共研发平台培育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等途径,推动建设创新型城市整体合力的形成与发展。兖州市以科技、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科技需求为导向,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依托,集中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在全市上下形成人才荟萃、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近年来先后引进36名院士,各类专家教授200余人次,聘请3位专家为市政府科技顾问。
    通过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业风尚,兖州市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让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大力宣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意义,宣传创新典型,在全社会广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营造支持和参与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和科普活动,大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倡导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争当自主创新的先锋、拼搏奉献的楷模。
    科技为兖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全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市”,连续15年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光荣称号,科技创新为兖州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后,兖州仍将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创新品牌、产品附加值高以及无污染、能耗低的先进制造企业,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四千年华夏古州正充满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古州之崛起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