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新”字领衔 未来产业崛起

2017-02-28 22:59:05   作者:刘梅梅 高家涛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近年来,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优化工业结构、壮大产业集群,通过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拓展新方向、新领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新区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乘着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东风,高新区将以培育产业集群为方向,规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区,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东营高新区杨成武副书记介绍说。

    “新”字领衔
    借势新能源,实现新发展
    2016年7月28日,东营高新区举行了500MW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投产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该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
    “我们将购置全自动串焊机、全自动层压机、全自动流水线、测试机等相关生产设备,主要产品为60片组件、72片组件、双玻组件等,项目全面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2.04亿元。”山东胜舟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大庆介绍,这条生产线全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部自动化。
    山东胜舟新能源有限公司2016年2月15日在高新区成立,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生儿”。然而,“年龄”虽小,能量却大,志向也大。胜舟新能源占地328亩,规划建设产能500兆瓦,目前已建成一期200兆瓦,拥有员工150余人,致力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进出口贸易,力争成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内一流新能源企业。
    为助推新兴产业落地,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激活工业经济发展潜力,引导实现“高精尖”,近年来东营高新区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产业转调、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主动加快建设,围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海科化工集团的石墨烯项目、易行新能源汽车体验城等项目的建设。
    高佳新能源也是新落户高新区的新生企业之一。“目前我们主要是做锂电池,相关技术是与日本名古屋大学陈光森博士以及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发的,这些技术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困难。从电池的材料筛选,到打浆、涂布、辊压、制片、注液、化成、分容、老化、检测,再到最后的组装,大大小小共有一千多道工序。只要一道工序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链条的生产。”高佳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李书华介绍,目前,高佳新能源主要做三元材料,其技术优势主要是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安全性能好。据了解,这也是新能源电池最主要的性能指标。

    弯道超车
    加速未来产业崛起
    记者从高新区管委会了解到,为助力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高新区将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坚持特色发展和高端发展相结合的思路,以专业园区建设为基础,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为目标,鼓励企业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在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材料保障的同时,逐步推动产业链向应用端的延伸,引领新的产业增长点。
    据介绍,高佳新能源成立于2012年,最初是做石油装备产业,近两年受行业发展形势影响,加之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我们就毅然决定实施转型,开始发展新能源。从2016年5月份开始基础设施建设,仅6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建成投产、送车厂检测,研发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据介绍,其三元技术电池产品可应用于电动车、公交车、乘用车、专用车等多个领域。目前,已经与浙江、重庆、山东、陕西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高佳新能源目前的三元电池技术研发能力水平已经位居国内前列。”李书华自信满满。
    据了解,在未来的产业规划中,高佳新能源将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产业集群,建设属于自己的产业园。结合政府相关政策,做电池材料的正极,包括材料、单电芯、系统等。另外,依托清华大学的人才优势,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还将合作引入一个车厂项目联合做整车,做全上、中、下游整条产业链,使新能源产业在东营实现“弯道超车”。
    高佳新能源计划园区建成后,会引进一到两家电池厂、一到两家材料厂、至少一家整车厂,全力打造一个千亿级的产业园区。目前,相关项目已经与清华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筹备小组也已经全部到位开展具体工作。
    依托胜舟新能源、高佳新能源等一批新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及相关平台的不断完善,高新区确定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到201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20亿元企业5家以上,年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扶持2-3家企业上市。在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细分领域成为国内领先、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重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