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链式创新 协同发展

2016-12-20 17:27:38   作者:秦昊 高家涛 张颖辉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本报讯(记者 秦昊 高家涛 张颖辉)为推动和加强我省晶体材料及器件全产业链相关单位的协同创新,提高我省晶体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国内区域创新优势,1214日,山东省科技厅在济南召开晶体材料及器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座谈会,邀请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围绕我省晶体材料制备、加工及功能器件生产等全产业链技术开发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座谈交流。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副厅长李储林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陶绪堂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韩培高副教授、济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海鹍副教授等介绍了晶体材料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就我省晶体材料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提出了建议;山东晶艺汉荣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天岳晶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先后发言,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技术需求,就如何提高我省晶体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与会专家及企业负责人认为,晶体材料作为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良好的产业优势。特别是在碳化硅衬底材料、高亮度红/蓝光外延片及芯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等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但在芯片、器件和成套仪器研发、生产方面与国外有差距。下一步,需要加强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从全链条的产业化角度布局,形成链式创新,共同促进晶体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刘为民在讲话中就我省晶体材料创新发展提出四点意见:一要围绕晶体材料及器件相关产业发展,梳理核心技术链条;二要进一步衔接产业链条,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晶体材料产业向高端方向发展;三要搭建交流平台,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科研机构要围绕技术研发及应用定期进行互动交流,同时要加强与省外科研机构、高校的对接,扩大合作范围;四要发挥我省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刘为民强调,要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通过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积极利用科技金融手段,推动产学研金共同发力,进一步提升我省晶体材料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省科技厅有关处室、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又讯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深地资源勘探技术及装备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我省深地资源勘探技术和装备领域相关单位的协同创新,1215日,山东省科技厅在济南召开深地关键技术及应用协同创新座谈会,邀请深地领域相关研究单位、企业分析我省深地资源勘探技术和装备产品全产业链技术开发的现状、技术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征求与会单位对“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地技术领域科技创新重点方向的建议。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储林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分别围绕近海盆地沉积及成盆研究、矿山深部开采预测及深地资源开发关键技术、金矿资源勘探及成矿理论研究、石油及矿产资源勘探等分析了我省深地领域的研发现状和技术优势,介绍了深地领域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及产业开发能力预测。来自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公司、山东科瑞控股集团公司等企业的相关负责同志交流了深地钻探装备、陆地海洋石油物探以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应用情况,就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协同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
    与会者认为,无论是解决国家能源需求,还是拓展地下发展空间,深地探测都是国家长远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科技问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深地探测技术发展,启动了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研究,山东作为矿产、石油资源大省,在深地探测与开采应用方面具有有利的资源条件及良好的基础,深部资源勘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深部探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然薄弱,部分领域装备研发尚不成熟。下一步,应整合省内科研机构和企业资源,加快推进深地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动我省成为国家地球深部探测领域的“领跑者”。
针对与会者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李储林在讲话中指出,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凝练深地领域重大科研课题,联合攻关,抱团发展;二要建立深地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产业链条布局技术与装备研发应用,形成山东整体优势,争取国家支持;三要通过深地领域技术、装备产业化方面的科技扶持,增强我省产业技术优势和装备优势,共同促进我省深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省科技厅有关处室、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