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服务谋发展 创新铸辉煌

2009-10-21 19:02:36   作者:记者 周传虎 特约记者 王庆利 张明俊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局长徐鹏(左)陪同历城区委书记李胜利(右)视察历城区三秋农机生产

局长徐鹏(左)向历城区区长吴承丙(右)介绍三秋农机生产情况

  近年来,济南市历城区农业机械管理局(以下简称历城农机局)根据“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搞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的整体构想,号召职工“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发扬“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干事创业,做到“进局讲团结,出局争荣誉”,努力开创历城农机事业新局面。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抓管理、重推广、搞培训、促安全、大服务、谋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由于在历城区农业生产、秸秆综合利用和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历城农机局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各种荣誉纷沓而至: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跨区作业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山东省农机推广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农机化学校示范建设先进单位……局长徐鹏多次受到济南市农业局、济南市人事局和历城区政府嘉奖,2009年被济南市委、市政府评为济南市模范军队转业干部,享受市劳模待遇,副局长王会易、张长华也多次受到济南市农业局、济南市人事局和历城区政府表彰。
  近年来,济南市历城区农业机械管理局(以下简称历城农机局)根据“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搞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的整体构想,号召职工“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发扬“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干事创业,做到“进局讲团结,出局争荣誉”,努力开创历城农机事业新局面。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抓管理、重推广、搞培训、促安全、大服务、谋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由于在历城区农业生产、秸秆综合利用和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历城农机局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各种荣誉纷沓而至: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跨区作业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山东省农机推广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农机化学校示范建设先进单位……局长徐鹏多次受到济南市农业局、济南市人事局和历城区政府嘉奖,2009年被济南市委、市政府评为济南市模范军队转业干部,享受市劳模待遇,副局长王会易、张长华也多次受到济南市农业局、济南市人事局和历城区政府表彰。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行责履职能力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近年来,我们不断强调进局讲团结,出局争荣誉,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提高我们自身的地位。”徐鹏局长说。

  历城农机局前身是1957年历城县农业局下设的农机科,随着时代变迁,先后更名为历城县农机局、历城县农机管理总站、历城区农业机械管理局、历城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等,2009年9月更名为济南市历城区农业机械管理局。下设办公室、财务科、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管理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化学校六个科室,在职职工32人,本科以上学历19人,大专学历11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人,助级职称11人。
  历城农机局始终把自身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和“两好一高”机关创建活动,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政治理论水平、科学决策水平和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步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精、服务质量好、战斗力强的农机队伍。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通过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班子成员政治理论水平有了新提高,业务决策水平有了新进步,整体素质有了新提升;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定期召开班子会和民主生活会,凡重大活动、重大决策都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使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三是加强廉政建设,确保班子清正廉洁,把班子的廉洁从政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狠抓班子廉政教育和学习,从思想上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认真落实补贴政策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提及近几年历城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步步提高,徐鹏局长谈笑风生:“每次在省、市开会,我都给上级部门提建议,做好农机补贴工作主要有三条:一是扩大补贴范围,在每年下发的补贴目录以外还有很多老百姓需要但是补贴不到的地方;二是增加补贴额度,尤其是对于动辄20多万元的大型机械,老百姓很需要;三是放宽补贴时间,应该全年放开,老百姓什么时候购买就什么时候补贴。”短短几句话,“老百姓”一词连续出现三次。记者感受到了一种为普通百姓服务的真情。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而补贴能够极大地增强农民自觉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
  自2005年至今,济南市历城区共争取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39.9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10万元、省财政资金97.98万元、市财政资金132万元),共补贴玉米联合收割机255台,配套大型拖拉机253台,秸秆还田机80台,旋耕机52台,铡草机114台,青贮收获机10台,免耕作播种机36台,水稻联合收割机4台,田园管理机74台,畜牧大型机械(挤奶机等)7台套,电动卷帘机80台,直接拉动全区新增4000余万元的农业机械装备。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农机配置结构的优化,历城农机化水平逐步提高:继小麦全程实现机械化后,玉米机械化逐年提高,适宜机收地区已全面实现机械化,水稻插秧、收获机械化有了明显提高,畜牧、水产养殖、植保等机械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历城农机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2006年省、市政府对高速公路、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实施每亩补贴30元作业补贴,历城区3年争取到作业补贴资金610万元(其中省补贴资金400万元,市补贴资金210万元),实施补贴面积累计20余万亩。2008年三夏期间,为促进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全面禁烧,历城区政府对实行小麦秸秆切碎还田的农户每亩补贴10元,落实补贴资金30万元,完成秸秆切碎还田3万亩,灭茬旋耕还田5.5万亩。三秋期间,除争取省市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190万元,历城区财政和部分乡镇分别拿出196万元和98万元用于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深耕和小麦免耕播种补贴,完成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11.7万亩、深耕4.2万亩、小麦免耕播种2.66万亩。


依靠科技支撑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历城农机局先后圆满承办了“全省玉米收获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推广演示现场会”和“ 全国‘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现场会暨玉米跨区机收启动仪式”,对这两次会议,山东省农机办主任林建华分别予以高度评价:“盛况空前、规模最大、效果最好”,“历届之最”。徐鹏主任自信地对记者说:“我们不仅能办全省、全国的现场会,只要能争取下来,我们也有能力办世界性的现场会。”
  历城农机局紧紧围绕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为重点,大力推广适合历城区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机具。
  一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在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方面,2008年历城农机局通过调研考察,采取“控、还、运”三结合的办法,为全区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找到新路子,创出新成绩。2009年三夏期间,为更好地促进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历城农机局为小麦联合收割机补贴安装秸秆切碎机101台,解决了还田质量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将争取到的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购置玉米联合收割机及秸秆还田机械倾斜,促进玉米机收率提高的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及优惠政策和实施办法的宣传力度。为确保实效,提前与周边地市农机部门签订跨区作业合同,引进外地玉米联合收割机,确保我区三秋用机;通过设立24小时服务电话、成立技术服务队、设立定点维修网点等形式,积极开展机械维修、技术指导、机械调度、信息咨询等各种服务;实行专人负责制,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负责,中层干部包乡镇,基层农机站人员包村,层层落实,有力地保证了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水稻机械化示范推广。水稻是历城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但长期以来,水稻机械化仅限于耕作机械化,插秧和收获全部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特别大,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2007年以来,历城农机局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先后引进稻麦联合收割机四台,完成水稻机收面积1万余亩;2009年引进两台手扶式水稻插秧机,成功实现软盘育秧,并在水稻主产区遥墙镇河套村举办水稻机械化插秧现场会,水稻机械化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三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机械将作物秸秆均匀覆盖地表,对农田实行免(少)耕,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可实现节种、节肥、节水、省时、省力、增产和减少污染等效益。历城农机局于2006在全区开始示范试验推广该技术,并于2008年作为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在历城区实施。一是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将推广保护性耕作列入工作重点;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并通过张贴公告、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舆论环境;三是先后建立了四个千亩示范片区,以点带面,全面辐射;四是召开现场会,近几年来先后组织召开了全省玉米收获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推广演示现场会、济南市玉米机收暨保护性耕作现场会、济南市水稻机械化收获现场会、全国“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现场会暨玉米跨区机收启动仪式,以及其它小型现场会20余次;五是加大培训力度,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厂家技术员或组织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开办各类培训班26期,培训1500余人次;六是扩大补贴范围,增大补贴额度,在落实好中央、省市补贴资金的基础上,部分乡镇还专门拿出一定的地方资金提高补贴比例(叠加补贴达20%);七是加强技术指导,促进农机与农艺技术相结合,同时与农业部门密切合作,保证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业的质量;八是完善服务措施,及时与厂方和供货商联系,做好补贴机械的供货与安装调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2008年,我区小麦免耕播种机达到43台,实现免耕播种小麦2.66万亩。2009年5月27日,组织专家在遥墙镇王家楼、鸭旺口和港沟镇章锦村进行了对比测产,水浇地小麦增产10-15%,旱作小麦增产30%,仅此一项,就带来经济效益近400万元。通过示范推广,让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采用免耕播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2009年又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17台,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历城区也因此被列为2010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


全心全意抓服务  推动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徐鹏局长坦言:“我们推广机械化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难,”由于受思想观念、种植习惯、耕作模式、经济成本和机械技术成熟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改变农民农业生产的传统习惯,树立科学种田意识,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最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服务,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进入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效益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农机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发展,健全农机化服务网络成为农机工作的重点,信息中介、技术培训、维修配件、油料供应、机具调配、调机引援等成为新的服务领域。为此,历城农机局真抓实干,在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上下功夫。
  农机技术服务。一是实施农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全面提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二是开办各种培训班,对机手进行实用农机农艺技术培训;三是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入乡村集贸市场进行政策技术咨询服务;四是利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机手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通过这些措施,使农业增长方式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农机组织服务。建立健全农机协会和驾驶员协会组织6个,为农机户和驾驶操作人员提供交流平台;积极培育农机大户200个,发展农机服务队32个,建立农机合作社2个,极大地促进了机具、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盘活农机存量资产,提高了农机具利用率和生产加工能力。
  市场与信息服务。加强农机市场建设,全区农机经营机构达95家,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激发农民经营、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培育和发展农机服务中介组织10家,为农民开拓农村市场提供服务,带动农机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服务网络,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及时做好农机农艺及农村实用技术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当好参谋和技术后盾。
  跨区作业与调机引援服务。以跨区作业为依托,进一步规范和拓展作业市场;将各地农作物的耕种收获时间、种植种类规模,连同作业技巧、作业安全等常识编造成册,免费发放给机手,2009年组织小麦、玉米跨区作业队近50个,为机手增加收入1600余万元;提前和友邻县市区签订跨区作业协议,引进外地机械到历城区参加农业生产,2009年共引进外地小麦联合收割机2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20台,有力地保证了历城区三夏三秋农机生产,确保丰产丰收。
  此外,历城农机局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为联合收割机机手发放优先加油卡;三夏三秋期间,在重点区域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与维修规模大、维修质量高的维修企业签订农机维修协议,24小时提供维修服务;成立作业服务队,设立专用服务电话,随时、及时协调作业中产生的矛盾;为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提供物质生活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三夏三秋生产的顺利进行。

小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