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科教资源少、经济基础相对弱的内陆城市来讲,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繁荣技术市场,从而促进城市创新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是城市贫乏的科教、人才资源;另一方面,是传统行业转型因为技术短板,升级后续“乏力”。面对这样的困局,聊城市科技局从来不避讳自己的短板。《聊城市技术市场调研分析》中提出,基于聊城市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较少,企业主要作为科技成果引进方的现状,把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做为科技工作的重点来抓,突出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技术交易市场,实现打通企业和高校院所无缝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在聊城科技局,最近来了一位新“同事”,他就是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驻聊城的代表霍焱。
作为天津大学常驻聊城的科技成果对接转化的代表,霍焱虽然来到聊城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但谈起聊城的企业头头是道。因为霍焱的“使命”就是走访企业,搜集企业需求,然后结合天津大学的优势学科进行产学研对接。
今年3月份,天津大学——聊城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深化产学研用、城市规划建设、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在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军继看来,当前聊城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借力高等院校、实现开放发展,是聊城加快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对此次合作,标志着校地合作全面深化,同时聊城将在与天津大学已有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层次。
实际上,举全市之力破解高端科教资源短板这一难题,聊城市早已躬身“请进来”,迈步“走出去”。
2013年5月,聊城市委、市政府在聊城成功召开了“2013山东聊城.东南大学产学研对接交流会”。期间,市政府与东南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共建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聊城)中心协议》,并举行了“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聊城)中心”揭牌仪式。聊城转移中心成立以来,市科技局在派遣工作人员到东南大学学习的同时,2014年共组织5批24家企业到东南大学对接;东南大学方面6批21名专家到企业开展新产品开发、联合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等活动。目前,转移中心共完成20项校企转移对接活动。共有5家企业与东南大学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
伊斯兰教的教主穆罕默德有一句名言:“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对于聊城市的技术交易工作来讲,这句话同样适用。“缺少高校院所,我们就带着企业走访高校院所;没有高端人才,我们就想方设法把他们引进来。”聊城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学胜告诉记者,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技术转移正逐步点燃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
作为对接成功的代表,山东聊城三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东大能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利用东南大学能源环境科学院的专家优势,在环境治理治理方面脱硫、脱硝、除尘、除雾霾方面进行战略合作。该公司从2013年的销售收入不到3000万元,目前已突破1亿元。双方合作成立山东东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到注册资金5000万元,项目一期总投资4.8亿元。
同样是得益于“走出去”,聊城金鑫低碳节能建筑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庞超英教授签订《满足75%节能标准的自保温砌块及设备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研究》、《预拌砂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粉煤灰砖生产及应用研究》的产品开发合作协议。此项研究提高了原有产品性能,该公司已在“新三板”市场成功挂牌;山东鲍尔浦实业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余海涛教授合作,在超高分子聚乙烯浮标、锚链方面进行了合作研究。聊城汇创电机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钟锐教授合作《72V 2.5KW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项目,已解决企业存在实际问题,项目运行良好。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发芽,聊城市创业服务中心、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聊城分中心等一批技术转移平台相继建立,同时山东福荫造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2亿元草桨纸生产技术做价入股、山东汇德丰种业有限公司1500多万元的品种权转让权技术交易等项目为聊城市技术市场树立了典范。
……
科技与产业的融合让企业尝到了甜头,而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让企业看到了发展的方向和希望。在摸索前进中,科技合作已成为聊城市技术市场工作的主要抓手——近年来,聊城市科技局征集企业技术难题近千项,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17次,与北京、上海、重庆、哈尔滨、沈阳、武汉、南京等城市的19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29所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组织20名两院院士、500余名国内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来聊开展技术转移活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0余项,培训骨干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达成各类技术合作项目371项。“十二五”以来,聊城市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突破12亿元,技术合同交易登记数量达到550多项,举办各类技术市场培训班20余场,培训技术交易人员500余人。
聊城科技局做的技术转移工作不仅于此——
在山东省科技厅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支持下,聊城市与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另外六市菏泽、济宁、枣庄、临沂、德州、泰安的科技系统技术转移相关部门与区域内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发起创立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技术转移联盟,联盟充分发挥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技术转移相关部门、大学、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各类科技孵化器及其它服务机构和网络体系等系统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和成果资源优势,构建政、研、产、学、金、介、用紧密结合的有机服务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系统资源的价值,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技术转移服务链,形成信息化的西部经济隆起带地区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机服务系统。
一串串代表着成果的数字表明,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已经成为聊城这种科教资源少、经济基础相对弱的内陆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聊城市依然会依托这条路径走下去:鼓励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制定技术经纪人培训计划,定期开展面向技术经纪人的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技术经纪人专业技术服务能力;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对引进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和国际一流水平的团队,分别给予每个团队一定额度专项资助,用于团队实验室建设、科技项目开支和引进人员生活安置。
除此之外,鼓励聊城市各县区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资金支持,重点支持企业联合国内外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实施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和共建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对成果转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放科技贷款,支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让更多的成果,在聊城落地、开花;让聊城更多的企业,在成果对接转化中发展、壮大。
(记者 郭春雨)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