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棉田里诞生的国家奖

2016-05-13 17:43:43   作者:郭春雨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枣芽发,种棉花。刚刚过了谷雨节气,正是棉花播种的季节。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的育种科研人员们忙完了临清棉花试验地里的播种,一口气还没松下,就要马上准备下一步的实验。
    作物随着节气变化,而他们一年到头却没有休息的时刻。不过,这一切都值得——他们培育的鲁棉研28号,自2006年审定以来,在黄河流域棉区累计推广9000多万亩,是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国产抗虫棉品种,在我国棉花生产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由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高产稳产棉花品种鲁棉研28号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2年培育审定“中国好棉种”
    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的棉铃虫灾,很多老棉农还心有余悸。
    作为重要的棉花产区,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年暴发棉铃虫灾,重灾区棉花减产50%以上,有的地块几乎绝收。
    就在此时,跨国种业公司美国孟山都在世界上最早培育出具有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大举进入我国棉种市场,这对刚刚起步的我国棉种产业和历经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棉花育种科研队伍带来了巨大冲击。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提出并实施了以“提高综合抗性、生长发育稳健和早熟不早衰”为主攻方向的常规抗虫棉育种目标。,王留明带领的课题组通过优选不同遗传背景、性状互补的8个亲本混合互交、多生态交叉鉴定选择,历经12年终于育成鲁棉研28号。
   被誉为“中国好棉种”的鲁棉研28号,从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以来,连续10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黄河流域)主导推广品种,并连续被定为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试中早熟组对照品种;2009年起被河南省用作棉花区试对照品种,2010年起被山东省确定为棉花区试对照品种,2016年起被天津市确定为棉花区试对照品种。不仅如此,鲁棉研28号还于2012年通过苏丹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该国的主导棉花品种,并被引种到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
    “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易栽培管理是鲁棉研28号的最显著特点”。“高产稳产棉花品种鲁棉研28号选育与应用”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同时也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的党委书记、副主任,赵军胜介绍,作为我国棉花生产的又一次重大品种更新,鲁棉研28号经受住了多种土壤、气候、水肥条件的考验,自2006年审定至今,鲁棉研28号已经在鲁、豫、冀、晋、陕、津、苏、皖8省市累计推广9084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53亿元,成为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国产Bt抗虫棉品种,覆盖了山东省50%左右的棉田面积。
    “鲁棉研28号更成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转基因棉花品种,成功在苏丹审定并推广种植”。赵军胜告诉记者,鲁棉研28号在苏丹的审定名称是“Seeni1(中国一号),以高出苏丹本地棉种产量34倍的压倒性优势得到了当地棉农的认可。目前已经覆盖了苏丹的主要产棉区棉田90%以上的面积。
 
    棉田中的育种接力
    很少有人知道,鲁棉研28号,这样一个效益非凡、贡献巨大的棉花品种,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青春。
    “我是王留明老师招进课题组的,博士期间,我是做小麦生物技术研究的,当时我对自己能否做好棉花遗传育种研究没有信心,是王老师给了我信心,指明了道路,到现在我仍然觉得任重道远。”谈及已经故去的鲁棉研28号的主要育成人之一王留明,赵军胜充满怀念。
    每一个品种选育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代甚至几代育种人付出的青春和奉献。
    临清—邯郸—武汉—湛江—海口—三亚,汽车转火车,转轮船转汽车,最后坐三轮车到村庄,日夜兼程亦需5天多的时间。
    这是王留明、王家宝等每一位老一辈棉花育种人都走过的南繁之路。为了缩短育种周期,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育种专家们开始了候鸟般的迁徙——每年10月底要从寒冷的北方迁徙到温暖的海南岛进行南繁育种,直到第二年4月再回来。在上世纪90年代,海南岛的育种基地异常艰苦,生活和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在试验地中用几张油毡搭个四处透风的草棚就是住的地方了。后来海南育种基地的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但是仍然会给赵军胜他们一些“意外惊喜”——“在棉田里,我曾遇到过蛇,当时无知无畏的我也不觉得可怕,后来常年驻扎在海南基地的同事告诉我这是一条银环蛇,这是毒性最强的毒蛇之一。”然而,路上的奔波、蛇鼠毒虫、酷热难耐等对于这些育种专家来说都是“小事”,“最怕台风,台风会把我们一年的心血都毁了。”
苦么?苦。但育种家们无怨无悔,甘之如饴:两鬓风霜的王家宝外号“棉痴”;身患重病的王留明在去世前的仍然坚持在工作; 乐么?乐。“这种扎根在棉田里的生活,我觉得很惬意。就像王老师曾说过的那样,育种特别有意思,每一个亲本材料就像是画家的颜料、音乐家的音符,通过育种家的组合,会产生出新的产品。当发现一个品种通过改良有成效后,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
    棉花是最温暖的花。正是一代代裹挟着科研人员汗水和青春的无悔付出,才有了鲁棉研28号的诞生,才谱就了一首首荡气回肠,激荡于皇天后土的农业科研之歌。(记者  郭春雨)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