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家涛 郭春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5月4日在济南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省财政厅副厅长窦玉明等介绍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将统筹实施多项举措,加快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典范、产业发展新高地和转型升级新引擎。
今年4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提出,要将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海洋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山东创新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据刘为民厅长介绍,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定位为“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具体定位为“四区一中心”,即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开放创新先导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刘为民厅长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山东半岛高新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由行政管理向创新服务的职能转变,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高新区管理新机制。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推进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健全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促进各高新区联动发展,逐步形成示范区内各类创新资源互通共享的工作格局。
二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重点打造一批区域性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人才为核心,以平台为载体,项目为纽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科技人才稳定支持机制。
三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实施“透明海洋”“问海计划”等系列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以跨界融合推动示范区产业模式创新。实施产业聚焦1+X计划,六个高新区立足自身条件,各自选择1个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成为区域性的产业“名片”,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四是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依托创新型产业集群,健全科技服务业生态链条,实现创新型产业集群与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鼓励大企业集团搭建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大企业与创业企业、瞪羚企业共同发展、互动双赢的生态环境。实施示范区科技型小微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小升高”助推计划,促进一批成长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五是促进开放创新发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着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区域总部和高层次人才。积极与中关村、东湖、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接,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军民科技融合创新计划,加快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山东半岛自创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支持,省财政厅副厅长窦玉明在发布会上表示,省财政部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国家向全国推广的中关村6项财税政策,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项财税政策。下一步,还将积极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研究制定具有山东特色的普惠性的先行先试的财税政策,支持自创区开展体制机制改革。自创区改革举措和政策先行先试取得成功后,将逐步向各高新区和其他园区推广。
此外,在2016年年初预算中,省财政已经安排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支持示范区内科技创新中心、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
深解读:
1.自创区为何采用“六合一”模式?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由山东半岛地区的6家国家高新区联合创建的,成为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新模式。那么,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何采用“六合一”模式?
据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介绍,这主要是考虑到6区联合实力更强,6个高新区都是围绕“蓝色经济”发展产业,以及这6个高新区之间能够形成互动互补等因素。
谈到具体原因,刘为民介绍了几个数据。一是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山东半岛6市以全省约40%的面积和人口,贡献了全省54%的生产总值,集聚了75%以上的科教资源,实现了70%以上的进出口产值。这一系列的产值印证了他们的龙头带动作用。
同时,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海洋产业特色鲜明,创新发展优势突出。山东半岛地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到全国的1/5,海洋经济实力居全国首位,形成了以海洋化工、海洋药物、海洋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蓝色经济聚集区。这6家高新区处于海洋科技创新前沿,蓝色经济发展高端,并且各具优势,各有特色,产业链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有利于联合打造以“蓝色经济”为依托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对于未来全省经济发展会提供强大的支撑。
另外,这6个高新区的创新资源高度聚集,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济南、青岛等6市共拥有103所高等院校,1个国家实验室(国内首个),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4个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100多个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了全国70%的海洋高端人才,直接从事海洋事业研发的人员超过1万人。
刘为民说,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山东半岛地区创新资源聚集优势,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对我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支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起到了集聚作用,也使得整体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2.自创区能享受哪些“红利”?
据了解,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享受“6+4”优惠政策。
6项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包括:加快落实先期已确定推广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
4项先行先试政策包括:给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股权奖励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参照技术转让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允许在5年内分期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