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复同意济南、青岛(含西海岸片区中的青岛高新区试验区区块)、淄博、潍坊、烟台、威海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根据批复,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地区的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把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样板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双向融入“一带一路”试验区。
战略定位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定位是“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具体定位为“四区一中心”,即:
——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以山东半岛地区国家高新区为载体,协同推进海洋产业创新发展,汇集全球海洋科技高端资源,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引领国内海洋科技创新,创建具备国际水准的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为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科技创新支持。
——经济转型升级样板区。立足山东实体经济基础,强化协同创新和重大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区域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发展涉海新兴产业,以蓝色经济引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需求,大力发展新兴科技服务业态,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探索构建创业要素集聚化、创业载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创业活动持续化、创业资源开放化的生态体系。
——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重点,不断推动管理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促进创新政策措施的先行先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最大化释放市场效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双向融入“一带一路”试验区。统筹对内、对外两个开放,加强科技经济交流合作,整合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成为东北亚重要的经济中心,全方位提升示范区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实现以下主要几项目标: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示范区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平均增长2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建设10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具有全球影响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高,新业态不断涌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培育形成10个规模分别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
——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日益完善。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创新文化氛围,创新要素实现区域间的有机整合和有效流动,以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创新创业活动频发,每年新增科技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25%以上。
——开放协同发展形成新局面。与国内外科技经济交流合作更加频繁、高效,区域联动发展新机制基本形成,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超过7%,“十三五”末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超过20%,对全省及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功能布局
根据规划,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以蓝色经济为主线,立足示范区战略定位和各高新区产业特色,明确各高新区先行先试的重点方向和聚集发展的“名片”产业,实现示范区功能布局和主导产业的错位、协同发展,为不同区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模式和经验。
——济南高新区。依托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信息存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载体,集中打造面向深海数据传输、海洋卫星通讯、环境协同观测等领域的新兴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涉海领域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方面的试点示范。
——青岛高新区(含西海岸片区)。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海洋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等涉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聚集国内外涉海科技资源,培育面向海洋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产业,构建海洋特色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集中打造面向高端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航运物流等领域的海洋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业区域试点、海洋新兴产业组织和涉海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示范。
——淄博高新区。依托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构建先进陶瓷、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产业载体和新型研发组织,集中打造国内尖端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中心和产业高地,壮大新材料特别是海洋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展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和新型研发组织建设的试点示范。
——潍坊高新区。依托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动力机械产业和电声器件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面向蓝色经济的光电和动力机械产业集群。重点开展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和科技金融结合方面的试点示范。
——烟台高新区。依托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烟台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等创新组织和转化基地,集中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开展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方面的试点示范。
——威海高新区。依托国家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创新载体,培育壮大涉海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开展涉海军民融合及校企地创新发展方面的试点示范。(记者 秦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