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山东省与中科院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使双方的合作关系迈上了新的台阶。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积极探索科技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吸引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国内科技合作方面,全面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大院大所的合作,推动先进技术在山东省转化。推动西王集团与中科院金属所共同打造国内首条“清洁智能化制备高端装备用特殊钢示范线”,推动普钢向特钢延伸、特钢向终端产品延伸,拉长了山东钢铁产业链条;支持两家单位建立以股权为纽带的全面产学研合作关系,中科院金属所将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领先的十项新技术入股西王特钢,并在西王集团组建研发中心,为新常态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产生了积极示范作用。积极争取与中科院建立了共同实施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STS)计划的合作关系,重点在现代农业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首批实施的盐碱地改良、近海高效健康养殖新模式示范、设施蔬菜安全生产等领域的9个项目,目前已累计研发各类新技术、新品种等110多个,实现综合经济效益20多亿元。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举办了多次装备制造、医药、先进钢铁材料加工等技术对接、推介活动,推动了众多科技成果在山东省转化落地。
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的实施意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聚集和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推动烟台中集来福士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联合建立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使山东省成为开展现代焊接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举办中国-欧盟膜技术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国际光纤与光电子传感器及其安全应用国际会议等国际会议,提升了山东省相关技术领域开放合作水平。推动黄三角农高区中以农业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园纳入中国-以色列政府间合作框架;推动临沂中印软件产业园企业同印度软件领域知名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引进印度软件人才,带动全省软件产业发展;积极配合省级济宁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国际创新园。(秦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