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智”领新高地 迎接新起点——济南市历下区科技局2013年工作纪实

2014-01-07 23:01:46   作者:记者 郭春雨 通讯员 王 磊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区人大领导视察全区科技工作

    2013,历下区的丰收年。2014,历下区腾飞的新起点。
    伴随着元旦的钟声敲响,济南市历下区为2013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截至12月18日,历下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03亿元,同比增长14.6%,提前13天实现了财政收入过百亿的历史性突破,收入总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1.0017亿元,在全省143个县区级发展主体中位居第二。其中,以科技研发等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对财税贡献比重大幅度增加,助推着历下区由经济强区向科技强区迈进。
    在建设文明首善之区的征程中,历下区科技局以知识经济为发力点,整合区域科研、人才资源优势,以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助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使历下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继续保持领跑位置。 

突破篇: 小空间里实现大发展


    济南市的县区中,历下区向来以“最”著称:区域城市化水平最高、现代服务业体系最完善、科研和教育实力最雄厚、人才资源最丰富。但与此同时,作为济南市的中心城区,历下区的刚性约束更强:辖区面积小,仅100.89平方公里,制约着高新产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人多地少,造成了历下区发展空间的不足。
    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区域里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迈出跨越发展的步伐?
    在深入分析区域特点和面临的矛盾、问题后,历下区科技局打出一系列发挥聚集效应的“重拳”:聚焦企业主体,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真金白银奖企业,打造知识经济产业体系;注重专利质量,力促知识产权工作登上新台阶;打造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发展新载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历下区科技局以知识经济为着力点的一系列“重拳”,化区域劣势为发展优势,激活了区域知识存量,打碎了经济发展的桎梏。
    为了落实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的“济南11条”, 历下区科技局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为抓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扶持,“扶上马并送一程”,带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以科技项目申报为契机,助力企业科研攻关。建立区级优秀科技项目资源库,围绕全区重点产业的发展,设立了节能减排和电子信息专项计划并择优立项支持。其中,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的“煤气化联合循环节能高效大型空冷汽轮发电机”项目和济南达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锅炉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的关键技术和配套设备”项目获得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计划重大专项支持,开创了历下区资源与环境类企业获省重大专项支持的先河。
    思路决定出路。伴随着科技工作的深入推进,科技局一手抓走访,一手抓宣传,目前已走访调研企业40余家,深入调研企业的所需所求,并编印《知识经济发展政策汇编》等相关文件,向企业宣传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宣传、深化科技金融工作。
    数据显示,2013年,历下区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市级创新型企业9家,市自主创新产品36项,均居全市前列。全区拥有各类知识经济从业机构1100余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知识经济从业机构90余家,申报各级科技计划136项,其中65项获得立项,获资金支持1840万元,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1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稳步发展。


平台篇:花小钱,办大事


    瑞雪兆丰年。伴随着济南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山东硅谷产业基地于2013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现在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风起云涌,在有利的市场大环境下,我们整合、利用历下区现有的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来调整山大路商务区的功能规划,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资源平台,使山大路的电子信息产业领航作用更为突出。”不同于政府大手笔的资金投入构筑平台,在历下区科技局局长赵金霞看来,政府要“花小钱,办大事”,整合以山大路为代表的历下区产学研资源,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历下区知识经济的号角于2011年吹响。据统计,2012年底,该区知识经济从业机构1085家,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259家,科研院所106家,设计咨询机构295家,文化创意机构95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89家……
    作为历下区知识经济发展的里程碑,山东硅谷产业基地的崛起不仅拓宽了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空间,更为历下区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调整服务业发展结构提供了优质载体。
    “基地的建设,将吸引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层人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大的中小企业,通过引进、引导和培育,逐步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山大路向高端服务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赵金霞说。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了让企业唱好高新经济发展的“大戏”,历下区真金白银奖企业,仅2013年一年,对区域内76家知识经济从业机构和1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奖励,奖励资金429.6万元,极大的鼓舞了区域内的企业创新,吸引了外地企业入驻。
    “我们入驻山东硅谷产业基地,是因为基地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及商务配套环境,加之政府优良的政策服务环境,能够为我们企业的未来发展扩宽道路、夯实基础”。山东胜华通成信息科技有限公
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选择入驻历下,不仅是因为“从硅谷产业基地的成立中,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山大路IT产业投入的决心和信心”,更是因为“山大路IT产业新时代一定会到来”。

 
人才篇:释放知识红利


  2013年9月24日,济南市历下区电子设备领域产业发展顾问与企业对接会在山东政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行,山东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春旺作为历下区的产业发展顾问深入公司调研座谈、建言献策。产业发展顾问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是历下区“释放知识红利”,围绕知识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对6类知识经济从业机构进行分类指导的计划之一。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我们民营企业,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人才是最大的短板,有了产业发展顾问的帮助,对我们是一个智力补充,对公司科研技术方面会有很大帮助”山东政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作为人才兴区、人才强区的重要一步,9位产业发展顾问的选聘只是历下区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的释放“知识红利”,发挥区域人才优势,历下区积极为“知识”和“财富”牵线搭桥,鼓励科研人员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发展产业,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智力和科技保障。
    据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13年年底,历下区有17名创业者列入第二批济南市引进千层次创业人才计划,组织申报济南市第七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4项,12名科技人才确定为“历下区十佳高科技人才”。“为了更好的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所需所求,我们开展了政企人才‘双向互挂’工作,与山东以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互派人员挂职锻炼,帮助山东以太网络公司申报了4项计划项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发展篇:而今迈步从头越


    历下区科技局勾勒了2014年的蓝图。
    在新的起点上,科技局将继续以培育扶持知识经济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为重点,努力使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产业的稳步发展——
    按照规划,2014年历下区将新增规模以上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1-2家。全年争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量保持全市领先位次。新认定自主创新产品20项。争取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项,争取上级资金支持1800万元;认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5家。打造山东硅谷产业基地,提升山大路科技商务区的产业水平和档次。
    “我们前几年的工作都是以科技促经济,重点放在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上。下一步,我们将在进一步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在民生领域加大科技的投入,在民生建设方面找到落脚点,让我们的科技工作更接地气”。赵金霞说,“科技工作见效难,见效慢,一个大的项目,往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有成效,服务科技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我们科技工作人员要有责任感。工作越深入,我对科技的认识越深刻。科技对经济发展、民生发展的贡献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新的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在新一轮的升级发展中,历下区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
    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