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唱响工业振兴主旋律——乳山市科技局以优化服务促进科技创新纪实
乳山市科技局局长姜国臻(左一)陪同乳山市市委书记高书良(右一)到企业调研
乳山市,素有金岭银滩之称的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依托着丰富的矿产和海洋渔业资源,曾经一度位于全省县区经济发展前列。
但是,资源型城市的“资源魔咒”似乎无法打破,传统产业一度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尤其是近年来受益于房地产开发,大量的建设资金跟风涌入……。“金岭银滩”美誉之下的乳山市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经济的发展。
“乳山市工业起步较晚、总量不大,尤其是前些年乳山市经济发展依赖于矿藏开采、传统渔业和房地产开发等,这直接导致了乳山市的工业基础薄弱。”乳山市科技局局长姜国臻对记者说。
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兴则城市兴。针对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增收乏力的实际,乳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擂起“工业立市”战鼓,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为主线,不断推进转型,力求工业经济实现质的蜕变,打造乳山发展的“升级版”。
“工业立市”成为共识后,乳山市通过扎实开展扶持工业发展系列活动,深入实施扶持工业发展系列举措,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合力共促的良好氛围。其中,科技部门更是一马当先。 “创新驱动关系到乳山市经济发展的命脉,科技创新是乳山工业腾飞的重要支点和强力引擎。我们科技系统所做的,是如何变‘管理者’为‘服务员’,以优化服务为抓手,营造优质创新发展环境,健全企业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成为乳山工业振兴的‘主旋律’”。姜国臻局长告诉记者。
科技强企——主动服务打造创新温床
“乳山市的企业大部分还是以粗放的形式存在。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姜国臻说。
针对上述情况,乳山市科技局在宣传科技政策的同时,实施了企业分包制度,从全市企业中筛选出100余家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重点企业,一一落实到全体机关干部,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形式,详细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及困难需求,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企业分包调研中,除掌握企业基本运行信息外,着重调研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科技需求,找准科技支撑的着力点。目前科技局已建立了全市企业发展信息库、技术需求库、科技项目库、专家成果数据库等基础资料库,入库企业120余家,搜集整理技术需求500多个,储备科技项目及相关技术成果1000余个,作为科技工作第一手资料,为今后针对性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有了企业信息库,乳山市科技局胸中有丘壑,落笔成文章。2010年,由乳山市政府主办的 “2010乳山产学研合作创新推进大会”成功举行,来自中科院及各知名院校的60多名专家和近百家乳山企业代表零距离对接,现场签署15份项目合作合同,技术合同额近1000万元。
“光凭着几份项目合同,无法给企业的科技创新带来长久推动力。想要改变传统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改变乳山市经济长期存在的‘三低’——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效益的现象,就要深化和高校院所结合,让企业作为高校院所的‘实验基地’,推动企业创新。”在姜国臻眼中,产学研合作是大势所趋。
为了让产学研合作成为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突破口,乳山市科技局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务实基调,本着“高端对接、长效合作”的原则,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力推进校(院)企合作。“万事开头难,前期产学研对接过程非常难,我们既要引导企业,又要说服专家,有时一个项目要反复对接数十次之多,多番沟通才能合作成功。”回想起“牵线”之初的艰难,乳山市科技局副局长张军仍不免唏嘘。
辛苦的耕耘换来希望的收获。通过产学研合作,乳山市与中科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等80余所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涌现出一批产学研创新典型企业。随着工作的深入,产学研效果逐渐显现,2010年至今,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余个,成功攻关了300多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带动提升经济效益30亿元,而且数量、规模呈逐年提升之势。
主动的悉心服务,造就了科技创新的温床,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通过产学研联姻合作,乳山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及新兴产业培育步伐明显加快。
乳山市在经济转型与科学发展的双重命题下破题,步入转型发展的化蝶之路。
平台支撑——科技搭台,企业唱戏
当科技创新成为每个企业的第一命题,黄海之畔掀起的创新热潮,让世人看到了乳山市蝶变的希望。
谁会想到,一家扎根乳山,有21年历史却一直默默无闻的老汽配厂黄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竟然成了制造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黄海汽配公司为一汽、二汽、通用等著名汽车厂商配套,拥年产曲轴毛坯10万支,连杆220万支,汽车冲压件28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并每年研发新工艺、新产品20余个,申请专利30余件。
就是这样一家拥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企业,鲜为人知的是,在2010年前,企业尚处于三无状态:无主导产品、无专利成果、无研发团队,企业年销售额仅不足1000万元。
乳山黄海汽车配件公司原是简单铸造加工企业,技术低、效益差。科技局在企业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黄海汽配发展的瓶颈,经过统筹规划,为黄海汽配确定了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思路。2010年,在科技局的大力推动下,黄海汽配通过与中科院、长春工业大学等多家院校合作,依托院校在内燃机配件领域的技术及人才,引进转化数字化锻造、新型非调质钢等先进技术,不断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产品有了质的提升。
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2011年以来,黄海汽配主动出击,在科技局的大力帮助下,与一汽、东风等多家知名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今年新研发的全自动悬挂式热处理生产线,年可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企业利润年增幅40%,从产品、技术到人才,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黄海汽配公司的成功转型让科技局更加坚定了信念——乳山市绝不是缺乏科技创新的能力,缺乏的是科技创新的“火种”。
为了点燃这颗“火种”, 乳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平台建设,通过对实施创新项目的企业优先给予立项扶持和资金保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组建技术研发平台——
目前全市已创建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合作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载体20余家,组建校企联合实验室30余个,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院士工作站、产业联盟等高端研发平台为引领,各级各类行业研发推广平台为支撑,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为补充的创新载体体系,全市60%以上的高水平研发项目均在创新平台实施,年申请专利200余件,年创造经济效益20亿元。
研发平台的搭建,让企业真正成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主角”,成为技术研发、产业化推广及人才引进培养的主战场。今年1至6月份,乳山市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上半年工业总产值382.34亿元,同比增长15.09%,工业增加值106.58亿元,同比增长10%。乳山初步形成了金属冶炼、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安全食品六个优势产业链,培育起了昊安金科、金牌生物科技、澳华新能源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企业。
集聚创新——产业合力突围
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新的问题慢慢浮出水面——大型企业有资金、人才和政策等优势,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力度如何正常推进?
正洋食品集团原是一家以来料加工为主营业务的加工型企业,原料、产品、市场都受制于国外,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近年来,公司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在乳山市科技局的指导协调下,公司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现代化的中试车间和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天津生物技术研究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牵头组建了乳山市第一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公司的十余项新产品已经研发成功并申请专利,多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的资助扶持,新项目产品年产值2000余万元。
乳山市科技局深知集聚效应的作用,在引导正洋食品集团进行产学研合作,走上创新发展的快速轨道后,充分发挥其行业龙头作用,推动该集团牵头组建了乳山市第一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攻关海洋食品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海洋食品以及胶原蛋白肽等精深加工产品,着力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此举不仅提升了企业效益,而且对整个乳山市海洋生物食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不仅是海洋食品,作为乳山市另一支柱行业的铸锻业,也于今年四月成立了乳山市第一家行业技术协会。行业技术协会和联盟的成立能够为很多中小微型企业带来资金、技术方面的巨大拉动。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很多企业就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姜国臻说。
用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形成集聚效应,用集聚效应推动整个经济的转型。乳山市铸锻行业技术协会作为全市铸锻行业的创新支撑平台,依托来自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知名行业专家,加强共性技术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铸锻企业技术交流,提升铸锻产业发展层次。协会成立以来,邀请专家来乳山开展指导及专题研讨交流10余次,为该市铸锻行业振兴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
在保障科技创新方面,乳山市同样是全力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近年来乳山市不断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的整合力度,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政策上,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乳山市鼓励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中,建立了额度1500万元的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资金上,针对性开展银企对接,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设立企业转贷基金,创新“政企银联合信贷”模式,发挥风险投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建立多元化创新融资体系;人才上,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吸纳行业专家;氛围上,连续6年实施“自主创新年”活动,调动全社会开展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从多方面扫清制约科技创新的障碍,保证了全市科技创新风潮的不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