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齐鲁才俊风采 助区域经济腾飞——访东营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寿凯
东营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寿凯
创新周刊: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山东·东营赛区已经完美谢幕,作为大赛承办方,请您简单地对大赛作一下点评。东营赛区有何突出特点。
李寿凯:在科技部、省科技厅的精心指导下,在东营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东营赛区已圆满闭幕。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全部赛事已于8月28日完成,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的成绩已经揭晓,一、二、三等奖花落24家企业,连同前期决出的6个团队奖项,30个比赛奖项最终确定。另外,大赛的优胜奖、组织奖也即将评出公布。
大赛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企业参与热情高涨。突出表现在参赛企业数量上,903家报名企业中,通过资格审查符合参赛条件的742家,位列全国第3位。二是筹备组织工作周密细致。科技部火炬中心领导亲赴赛场指导,省科技厅刘为民厅长多次听取筹备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东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崔建海副厅长及省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出席大赛一系列重要活动并给予指导,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东营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润国,市政府王吉能副市长等多次调度大赛筹备进展,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了筹备工作按照既定方向有序运行。大赛成立了专门的组委会及其办公室,下设综合、竞赛、宣传和后勤四个部。在东营高新区、科技局、团市委三家承办部门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下,组委会办公室精心做好组织筹备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障了赛事的顺利进行;三是大赛成效显著。比赛立足于“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选拔出一批好企业、好项目、好团队,招商银行、齐鲁证券等大赛合作机构与之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不久的将来有望联手创造出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创新周刊:创新创业大赛是全国性的重要赛事,第二届大赛山东赛区放在东营,对于东营来说,既是荣耀亦是责任。请您谈一下东营承办大赛的优势和基础所在。
李寿凯: 今年是山东省(除青岛外)首次主办分赛区的组织工作,确定由东营承办,是科技部、省科技厅经过综合考虑和慎重研究的结果,体现了对东营工作特别是科技工作的充分信任。正如崔建海副厅长所言,东营之所以能够承办创新创业大赛,主要得益于作为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这里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创新创业活力充沛,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具备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工作基础。一方面,我们有组织企业参赛的成功经验。去年,我市组织16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其中3家企业闯入分赛区决赛,占全省的1/3,最终入选全国大赛优秀企业,可谓初战告捷。另一方面,东营科技工作基础扎实,创新创业蔚为风气。东营市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先后成为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目前,东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跃居全省第三位,形成石油装备、橡胶轮胎等在全国举足轻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4家,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产业基础。全市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一批区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4家、省级1家,科技孵化设施总面积达到50.2万平方米,为创新创业打造了多样化的载体。2012年以来,全市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近200项,争取资金过3亿元,设立市科技信贷专项资金,启动了科技银行试点,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贴紧本地企业发展需求,广揽海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和团队,同时加快培育自有人才,打造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人才梯队,全市“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达到5名,4家企业设立“泰山学者”岗位。
创新周刊:创新创业大赛东营赛区的成功举办,获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评,作为承办方,是如何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的?
李寿凯: 一是加强调度推进。大赛组委会制订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经费预算方案和各项活动方案,细化了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保障了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丰富活动内容。邀请叶檀等知名人物演讲,举办科技金融座谈会,组织赛前企业培训,为参赛选手奉上了提升创新创业理论层次和实战能力的盛宴。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大赛组委会与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科技信息报等20余家媒体合作,全程立体化跟踪报道赛事进展。同时,赛区专题网站和微博及时上线运行,加强了对外服务咨询。
创新周刊:您曾经提到过,举办大赛的关键一点,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对于大赛“公平、公正”,承办方是如何做到的?
李寿凯:公平公正是大赛的生命。我们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统一评分标准。制订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东营赛区评分标准》,在技术和产品、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财务分析等方面设计了评分参考要点,并对各评分项规定了科学合理的权重系数。二是严格评委管理。从13家风投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家库”中择优确定评委人选。组委会与所有评委签定承诺书,确保他们按照评分标准客观公正地作出评判。在复赛和决赛中,评委分组安排在每场比赛前半小时公布,比赛得分当场公布,参赛选手当场确认,有效杜绝了“人情分”、“照顾票”。三是主动接受监督。邀请社会监督员列席每场比赛,对大赛进行全程录像,通过东营赛区官网及报纸等渠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赛程赛果等信息,确保了公开透明、阳光运行。
创新周刊:大赛的成功举办,对东营市的科技创新有何促进作用?对于整个东营的创新创业氛围,有何带动作用?
李寿凯:比赛不是目的,名次不代表一切。比赛作为一个载体,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看重的是举行大赛的过程,是大赛带来的成效。这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力促进了我市的科技工作,提升了东营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全社会弘扬了创新创业文化,调动了创新创业积极性,激发了各方面特别是企业勇于创新、竞相创业、敢于创造、奋力争优的动力和活力。一是优化了东营创新创业环境。大赛有力地宣传了我市完善的配套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必将吸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来东营创新创业,吸引更多社会创新资源集聚东营,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推动了科技资源整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大赛筹备创业捆绑资金,建立起了企业与资本的纽带,并以政策、科技、金融的整体力量推动科技加速转化为生产力,有力推动了省内外优质资源高效整合,助推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同时,大赛对优秀企业给予金融机构授信、创业导师辅导、创投机构投资、券商改股、并购和上市培训等配套政策支持,为更多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三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东营通过组织比赛,可直接遴选优质企业,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层次和水平,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增添新动力。
创新周刊:站在您的角度,对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比赛作一个展望。
李寿凯:根据科技部的统一安排,全国比赛将于本月拉开帷幕,这是各赛区创新创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各地科技创新水平的直接体现,层次水平更高,标准要求更严,竞争更激烈。东营赛区初步遴选了33家企业及部分团队参加全国赛初评,这些企业和团队创新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把握好这次机会,利用好这个平台,发挥自身优势,拿出最强实力,比出最好水平,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推动创新创业、建设创新型省份再立新功。东营市科技局将按照科技部、省科技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与有关部门通力配合,为参加全国比赛的东营赛区选手提供全力支持和优质服务,助力他们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