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科技谋出路 创新谱华章——历城区转调创在传统与科技的夹缝中破题

2013-08-14 00:30:22   作者:记者 郭春雨 秦 昊 通讯员 赵旭东 杨少华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苏树伟(前左二),历城区委书记李胜利(前左三)调研指导历城区科技创新工作

    谈到科技创新对于历城区发展的重要性,历城区委、区政府一班人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谁在科技创新上高人一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掌握主动,赢得优势。历城区只有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才能从根本上调整全区经济结构,解决目前产业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促进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而作为科技部门的负责人,历城区科技局局长李富刚对此理解的更加透彻、具体。
    “历城区的经济发展增速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城区规划等历史原因,也有老城区经济体成熟、改造困难等现实原因,然而更多的,是企业转型不到位,沿着老路子走,跟不上科技发展,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中渐渐失去优势”。采访伊始,话题就直接切入了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主题。


“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直在历城区工作的李富刚,当过教师,做过乡长、镇长、镇党委书记,管过街道办,作为几十年济南发展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李富刚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发展脉络。
  “历城区交通发达,工业底子深厚,作为近郊大区,是济南城区东移的主体空间和开发开放的黄金地带。”但他也深知,“作为老城区,历城区面临很多刚性约束,人口多,压力大,以济钢集团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发展趋缓,生产和效益下滑,支撑力度和带动作用减弱,对全区影响较大。”
  “作为省城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历城区若能破题,将对济南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李富刚说,“想要突破发展瓶颈,复兴历城经济,就必须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项目带动,用科技支撑”。
  在科技先导的方向标下,历城区科技局抓住关键环节为区域发展破题——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国家发展重点强化创新,提升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对产业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城区科技局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大力发展并扶持高端科技项目,确立了“研发一项、产业化一项”的发展思路,重点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
  “科技扶持,就要扶优扶强,扶特扶新。对于创新、独特的项目要优先考虑,传统项目好中选优”。 李富刚告诉记者,“以前的科技项目支持资金,一般是‘雨露均沾’,每个企业都能得到点‘芝麻盐’。现在我们改变了扶持方针,不管钱多钱少,都要花在刀刃上,为真正需要帮助的好企业好项目保驾护航”。
  本着这种理念,从上任伊始,李富刚就开始下基层,跑企业,搞调研,召开全区大会做动员,让每个乡镇、办事处科技站站长摸清管辖区情况,不管企业大小,将每个企业的重点项目、发展规划、现实困难等一一列条,详细整理成册,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企业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真正做到扶优扶强,扶特扶新。
  在2013年度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招标中,历城区科技局组织宝世达集团公司申报了“大型发电机用不等壁厚铜银空心导线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一举竞标成功并获得1500万元的资金扶持。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的同时更加涌动了历城区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
  近年来,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历城区科技局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及机械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以扶优培强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为抓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该区累计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家, 201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企业所得税减免4400万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及巨大的资金支持。2013年上半年,共组织22家企业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同时组织5家企业进行了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另外组织驻区企业申报了18个济南市自主创新产品及7家市级创新型企业,其中自主创新产品已全部获得认定。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00余项,列入国家、省级、市科技计划26项,获扶持资金2270万元。
    历城区知识产权工作更是亮点层出不穷。2010年该区被列为“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区”,近年来专利申请量一直位列全省各县区前三位,其中2009年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省县区第一位。今年以来,截至6月底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1088件,同比增长76.62%;发明专利授权量334件,同比增长24.63%。


全心全意当“红娘”


  “科技局的工作内容不同于其他的区属单位工作内容,得靠主动服务。这就要求干工作要有责任心。我在历城干了这么多年,要对得起我管的‘一亩三分地’”。李富刚如是说。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的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两个半小时中,李富刚的电话接二连三——有申报科研团队的,有咨询报科技项目的,有邀请参观指导的……李富刚的桌面上,堆着厚厚的几大摞资料,几乎全是各个企业、项目的情况调查和项目申请计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个扶持企业,不仅效率低,还会有盲点。这些年我们最为忙碌的一件事情,就是为技术和企业‘铺路搭桥’”。
  产学研工作的开展是历城科技局的重头戏,在将辖区企业实际情况摸清吃透的情况下,科技局一方面向企业征集科研课题,整理后向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帮助企业寻求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征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向企业推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双管齐下,为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姻”。
  力诺瑞特公司堪称产学研双结合的典范。
  新能源的有效利用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历城区科技局的重点扶持产业。2007年,在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力诺瑞特与山东建筑大学就校企战略合作签署协议,在教育合作、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项目合作等几个方面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实验室,设立了国内首个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本科、硕士专业,在科研联合、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双赢。
  “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非常抢手,很多都进入了各大科研院所,同时,山东建筑大学也为力诺瑞特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可以说,这是校企联合的一个典范”。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任勇告诉记者。
  尝到产学研合作的甜头,力诺瑞特公司相继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有效整合了双方在人才、技术、科研、生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30余项科技成果在历城区转化,15余家企业与10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极大地促进了相关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去年帮助济南市公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全区首家民营企业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历城区科技局今年积极帮助宝世达、力诺光伏等企业筹备建立院士工作站,有力促进全区产学研合作工作向深层次、高水平不断提升,为全区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破茧化蝶谱华章


  历城区面积大,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制约区域总体经济发展的桎梏。
  历城区的南部属山地,虽然是被誉为“省城后花园”,却依然无法掩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事实。在区域自然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历城区应该怎样均衡发展,实现“破茧成蝶”的转型发展之梦?
  当绿色产业成为各地追逐的新经济增长点,谁会想到,三家扎根南部山区的企业,立足绿色环保,依靠科技发展,竟然成为各自行业发展的领跑者。
  济南泉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是历城区科技局重点支持的企业,专业从事设计、制造、销售纸及各种包装和商务印品,制造绿色环保产品的公司。公司生产的屋顶包、泉华方砖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跨国巨头行业垄断的局面,现已是国内最具规模和竞争实力的印刷包装生产企业之一。
  在林木郁葱的柳埠镇,济南华鲁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林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企业集团,结合当地资源,研究开发了核桃油、板栗仁、山楂核烟熏香味料、有机杂粮等7大系列130多个产品,建立农业标准化基地,研发科技产品、开拓市场,发挥了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实现了双赢,核桃油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三农工作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好的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家服务作用,给专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成立了历城区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选取科研院所的一些农业‘高手’作为科技特派员。提出了“建基地做示范、抓培训提素质、保双增促效益”的历城区科技特派员工作思路。将种植业、养殖业、市级农业园区以及螺旋藻、华鲁农业龙头企业等作为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示范基地,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并制作了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宣传牌,公示了专家的服务内容和电话,让百姓和专家直接对接,随时沟通。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深化落实特派员工作,严管理、讲实效,不搞面子工程,真正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落到实处。”说起科技特派员工作,李富刚很有成就感。
  近年来,历城区科技局着力引导科技特派员重点向有机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倾斜,鼓励科技特派员领头或创办实体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建好示范点、片,扩大利益共同体的覆盖面。培养三农龙头企业,让龙头带动新农业发展,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推广步伐,逐步向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发展要因地制宜。南部山区的发展,要主打绿色、主打健康。”谈起发展思路,李富刚成竹在胸。在南部山区这片青山碧水中,山东博然螺旋藻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创新性的在大山深处利用深层泉水养殖螺旋藻,成为国内外首家集鲜活螺旋藻藻种研发和培育、养殖、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生物高科技企业。
  “企业不在大小,关键在于创新和发展。博然螺旋藻公司不仅‘新’,而且‘特’,科技含量高,对于这种成长型企业,我们会重点扶持”。
  在历城区科技局的扶持下,博然公司组建了专家教授研发队伍,并申请获得了多项专利,成为螺旋藻行业的一颗明珠。
  ……
  历城区,这块出过辛弃疾、秦琼的热土从来不乏创新的火种。在区域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风雨历程中,越来越多的“泉华”、“华鲁”、“博然”正用科技创新书写着历城区未来篇章,支撑古老城区的创新崛起,而历城区科技局对绿色农业的独具慧眼,也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从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有了一些感悟。历城区的发展想要破题,就必须转方式,调结构,其中科技的力量不容小觑。历城区的中小微企业很多,我们的科技工作任务还很重,做好科技培训引导,比给企业多少资金扶持都重要。要从重点上有突破,一般化上有提升,分批来帮助中小微企业,加大对科技含量高的实体产业扶持力度,从思想上转型、落实工作,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让有识之士、有志之士、有才之士都投入到创新工作中来,让科技支撑起历城经济发展的未来。”李富刚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