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德州市科技工作会议在临邑县召开,与会领导到企业参观考察
在地处鲁北平原的临邑县,有一家铝用碳素出口量连续四年全国第一的企业——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坚持内引外联,利用技术革新改进铝用炭素生产工艺,通过“铝用炭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同行和上下游产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模式,成立了国内唯一的生产过程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技术中心。目前,该公司正准备以即将建成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平台,筹建铝用炭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引领国内铝用碳素行业走向绿色节能之路。
索通公司的持续发展壮大源于自身科技创新,更得益于临邑县“科技创新突破年”里制定出台的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意见和政策措施。
近年来,临邑县着力在高新技术产业培植、创新载体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谋求新突破,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示范基地和全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今年1-6月份,全县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73.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97%,同比提高了5.14个百分点,总产值同比增长了34.35%。当前,处于德州市第一方阵的临邑县,在科技创新的强力助推下,正朝着“在鲁西北率先崛起,尽快跨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迈进。
实现六大突破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临邑县坚持以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全县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10家。上半年,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申报数量居全市之首。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县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1个,索通发展成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铝用炭素材料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市首批企业重点实验室;欣博药物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LP认证,是全国第六家、山东省首家通过认证的药物、食品安全性评价机构。上半年,组织申报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三是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累计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0项、市级1项,已批复立项7项。在粮食高产创建上,积极争取承担科技成果转化课题和试验项目,先后承担董树亭教授“夏玉米直播晚收技术”、董庆裕教授“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等科研项目,使先进技术更早更快地在该县推广。四是专利申请实现新突破。1-6月份,全县累计申请专利99件,同比增长10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件,占专利总申请量的20.2%。组织索通发展、泓淋电子等企业申报了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五是产学研合作实现新突破。全县70余家企业与高等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中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10多家高校院所在该县建立教学实验及成果转化基地,定期派驻由学院教授、科研人员和在读大学生组成的技术团队,现场解决技术难题。“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的相关问题研究”项目,成为该县近年来申报并获立项的第一个软科学研究计划。六是科技金融工作实现新突破。依托县域资本市场,积极组织科技型企业、专利权人开展多渠道融资30多亿元,专利权人王建华的专利“气动多用冲击器”已经在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挂牌融资。
完善五项机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临邑县通过完善领导、激励、服务、推进、对接五项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强化科技创新考核。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半年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一季度召开一次县长办公会,定期研究科技工作;各乡镇、街道均成立科技工作办公室,配齐专业人员,理顺工作体制。重新修订《临邑县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及各相关单位的考核,并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科技创新意识显著增强。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出台《关于加强全县品牌创建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的意见》,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对新认定的各类创新平台,按照国家级和省级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分别奖励3万元和1万元。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出台《临邑县优秀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暂行办法》、《临邑县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规划(2010-2020年)》,通过给予政府津贴、免费保健医疗、解决配偶子女就业等措施,调动广大中青年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建设一支创新力强、结构合理、敢于奉献的科技人才队伍。三是完善服务机制,推进科技工作提档升级。深入推进“企业服务年活动”,开展进(研究)院门、进厂门、进部门,主动沟通企业、主动联系高校、主动对接政策“三进三主动”服务活动。先后深入60多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2个,发放《科技创新服务手册》70多份,培训企业科技人员450人次;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目前,4家教学科研实践基地、7项产学研成果已达成合作协议。四是完善推进机制,助推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制定科技平台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在重点企业实施了建立一处科研中心、挂靠联系一家高等院校、聘请一名专家教授、引进利用一项科研成果、创建一个品牌的“五个一”创新工程,着力培育中小微企业、改造传统大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专利申报、成果鉴定、人才引进、平台建设、项目争取等手段,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五是完善对接机制,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加强载体建设,规划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东部高新区,积极打造科技创新隆起带;加大与国内外企业的对接力度,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强化产业间和产业内部关联度,逐步建立起“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产业化”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的可持续性发展局面。
突出五项重点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据临邑县科技局局长崔华介绍,下一步,临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突破年”活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投入、成果推广、产学研结合、科技招商为重点,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抓好现有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的更新和升级,为企业提档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以大投入带动科技创新能力大提升;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项目资金扶持,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计划,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增强现代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建立一批致力于科技评估、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和技术产权交易、科技成果推广的中介服务机构,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四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以技术链为支撑、以价值链为驱动、以产业链为目标的“三链合一”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全力推进科技招商。整合资源优势,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济等重点领域,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广、具有标志性的科技项目,实现科技型企业的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提升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麻红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