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科技局局长纪思彬(左二)陪同客人参观科技创新平台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党的十八大前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召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科技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更是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对经济起步较晚、处于“黄蓝”两大国家发展战略叠加区的滨州来说,加快科技创新更为迫切和重要。面对新任务、新目标、新机遇、新挑战,滨州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提升创新能力,服务转调升级”这一主线,采取强力措施,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黄蓝”两区建设提供动力支撑。
一是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和能力。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开展全市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活动,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全力做好与国家、省科技政策的对接。在成功组织科技系统50余人赴清华大学参加“科技创新管理与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基础上,通过研讨、交流等形式,巩固学习成果,突出学习实效,提升干部职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讲求大局、把握全局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
二是切实增加科技投入。今年开始,设立滨州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重点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市级技术应用与研发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初始创业人才扶持资金等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三是构建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商业化模式。根据科技部高效生态产业“一城两区百园”的战略部署和科技厅“一区双核多园”的区域布局,集成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果,按照“网络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围绕农产品安全追溯服务平台建设、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安全农产品检测认证、电子商务与贸易平台、农业物联网产业装备制造等重点任务,加快打造以“可溯源农产品”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化、商业化运营模式,创建全国同行业的应用示范样板。
四是全力实施“渤海粮仓”计划。继续强力推进盐碱地改良的试验示范,2012年示范面积5000亩以上,两年内利用ETS生物技术和种植“小偃81”小麦晚熟品种,开展中低产田改良田示范10万亩、改造未开发利用盐碱地1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努力争取中科院在滨州设立“滨州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面向黄河三角洲开展生态系统功能演变机理研究、资源环境数据积累、盐碱地治理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的开发和示范;组建“滨州ETS环境和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环渤海地区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注册成立ETS生物科技开发公司,承担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小麦良种繁育、生物菌肥生产等任务。力争通过3-5年努力,形成环渤海地区棉花—小麦—玉米、棉花—小麦—棉花循环种植模式,增加粮食复种指数,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为“渤海粮仓”基地建设做出贡献。
五是抓好科技合作与交流。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宽合作渠道,提高合作层次,通过联合攻关、合作共建、虚拟研发、柔性引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继续强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知名企业和高端人才、创新团队,弥补滨州在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不足,努力抢占先进技术制高点,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