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攻创新 科研育人才——济南市优秀创新团队工作交流会侧记
山东华芯半导体投资的中国首条高端存储集成电路封测生产线正式投产;
济南二机床依托创新团队承担的项目取得国家强制性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
浪潮通软公司的创新团队承担的国家863技术重点项目“柔性化的制造业商务智能平台研发”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
…………
近日,记者在济南市2012年第一次优秀创新团队工作交流会上获悉,济南市优秀创新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实现了团队组建的预期目标。
济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启璋在会上指出,济南市创新团队均具有以人为本、层次清晰、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对济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自2011年10月份以来,第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及其依托单位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许多项目已经产生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新为先,为国家立标准建规范
据济南市大气济南市大气污染监控预警技术创新团队领军人物,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市环保科学研究院)站(院)长杜世勇研究员介绍,该团队针对城市大气复合污染问题,紧紧围绕大气污染观测、成因解析、预报预警、调控技术四个方向,持续推动科研平台建设、团队人才延揽与培养、课题凝练与立项、关键技术攻关与研发,取得显著成果。
仅在城市PM2.5监测技术及规范方面,该团队就以主持、实施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城市环境空气中PM2.5监测技术及规范研究”为载体,开展了PM2.5监测技术系列研究:建立了市场上各类(11种)PM2.5监测设备比对平台,开展了PM2.5监测关键影响参数试验;建立了包含沿海(青岛)、内陆(济南、德州、淄博)、西北(包头)自动监测示范网,开展PM2.5多方法和多仪器比对检测和试点检测,获取了不同城市区域PM2.5空间、时间变化规律,基本掌握了各示范区域PM2.5浓度梯度特征;在济南市和北京气象高塔开展激光雷达反演实验,初步建立了激光雷达反演PM2.5颗粒物浓度的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环境空气PM2.5自动监测技术规定 β射线法(暂行)》、《环境空气PM2.5自动监测技术规定微量振荡天平法(暂行)》、《遥感反演PM2.5浓度技术规定 Mie散射激光雷达法(暂行)》等三个监测技术规范建议稿。为环保部科技司提交了《我国PM2.5污染与防治》等7个政策建议;试验获得的PM2.5自动监测比对结果已提交给国家环境监测总站,为全国PM2.5监测仪器选型提供了技术支持。创新团队还开展了PM2.5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定量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上报给山东省环保厅,为“生态山东”中提出以能见度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指标提供了及时、到位的技术支持。创新团队发表在《新华文摘》上的“PM2.5如何防控”得到了济南市委书记王敏的亲笔批示。
通过科研,牵头制定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在济南市第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中绝不是独此一家。
济南市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创新团队依托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在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已经完成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出口美国生产线关键技术的开发,并成功完成美国福特北美工厂第一条全自动快速线的生产;完成世界先进技术代表——25000KN伺服压力机的研究攻关和整机80%以上零部件的生产装配;完成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大型精密复合冲压成形机床创新能力平台建设方案研究与设计。通过该创新团队,济南二机床集团依托于本项目相近的系列项目,已经取得“机械压力机噪声限值”国家强制性标准1项,制定了“闭式双动拉伸多连杆压力机精度行业标准”、“闭式四点多连杆压力机精度行业标准”等行业标准2项,还有两项国家标准正在修订之中。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对我国大型机床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去年年底,济南二机床在国际竞争中,一举囊括福特汽车美国本部两个工厂五条大型快速送料冲压生产线订单,赢得当今国际最高水平的成套成线冲压装备订单,刷新了中国机床企业单笔出口订单新纪录,成功跻身世界三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列。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称赞济南二机床为“中国机械行业的骄傲”。
据陈启璋副主任介绍,济南市分别在2009年、2011年先后评选了两批二十家优秀创新团队,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社会事业的不同领域。这二十家优秀创新团队,特别是首批十家优秀创新团队,代表了济南市各支柱产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在技术研发、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
育人为本,为济南搭平台引人才
陈启璋副主任在会上指出:“优秀创新团队的管理区别于一般的项目管理,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团队肩负着人才培养的功能。团队既是人才智力的集合体,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1+1〉2的功能,也能够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让他们眼界更广、思路更广。希望各团队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采取培训班、研讨会、交流会等各种形式,创造条件让大家多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
在会前进行的第二批创新团队调研中,不少团队领军人物表达了对“济南市优秀创新团队”这一荣誉的看重。“它提高了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济南市云计算信息安全创新团队”领军人物陈丹伟博士表示。
据济南二机床创新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突出“济南市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创新团队”的战略地位,使企业能够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全面取得实施济南市创新团队项目的成功,促进企业在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大幅度向前跨越,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从组织机制、职能保障、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创新团队项目组织实施管理体系,为创新团队的人才培养、人才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为了全面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该创新团队依托济南二机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雄厚的研发实力,结合济南二机床承担的项目研究需要,购置项目研究实施急需的设备仪器,进一步完善实验研究设施。目前,整个创新团队共有研发人员2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5人、工程师5人。同时,依托所处济南市的高校集中优势,利用高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实习加兼职的办法,加速培养了行业所必需的设计开发、工艺制造、设备使用等高尖端人才40多人,计划争取获山东省济南市拔尖人才称号2人,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人。
“济南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创新团队”,在团队领军人物、济南市供排水中心主任贾瑞宝的带领下,强化了团队人才梯队的搭建:借助该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中科院生态中心联合招收了博士后人员2名;注重内部挖潜,选派2名创新团体科研骨干攻读在职博士;依托省“泰山学者”、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开展多种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团队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2011年10月至今,先后派遣7名科研技术人员分赴美国、英国、意大利、瑞典、德国等国家学习先进的水质预警监控、水处理等先进技术,使科研人员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创新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仅今年上半年,“济南市复杂生产系统虚拟仿真创新团队”就引进了2名行业技术客座专家——中国钢协培训中心主任鲁启峰,清华大学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所孙政顺教授,还引进培养了专业技术研究人员2人,博士1人,硕士1人。今年以来,团队成员共计参加了32人次的各类培训。
陈启璋副主任在会上表示,每一个优秀创新团队,都是一个引人才育人才的良好平台,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就目前来看,尽管行业、区域、运行机制不同,每一个创新团队都能在项目开展、资金使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为济南市的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了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