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以深入实施蓝黄两大战略为引领,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对此,记者采访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郑贵斌研究员对此进行了解读。
突出蓝黄两区建设的主体战略地位是山东发展的重头戏
蓝黄战略对我省全局和长远发展起着顶梁柱的关键作用和重大的战略支撑作用,应当实现突破发展。这既是放眼全球加快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山东扬长避短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现实需求。
遵循区域发展规律,制订区域战略,打造特色,形成竞争优势,已经成为经济区域化发展的最大亮点。新世纪新阶段,世界以及我国的沿海发展正以强大的扩张力,向陆海双向的资源、产业、区位三位坐标扩展突破,加速了沿海区域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化,重构着经济地理并加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顺应大势,陆海统筹,发展蓝色经济和生态经济,成为放眼全球加快发展的重大使命。山东是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加快发展蓝色经济的巨大潜力,处于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具有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重要条件。山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在促进黄、渤海科学开发、深化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蓝色经济与高效生态经济,是山东扬长避短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现实需求。
蓝黄两区作为国家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海陆统筹,在扩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接替空间、开辟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和建设具有极大价值的新经济区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蓝黄战略为山东发展树立新航标,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山东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提升了山东的发展地位,增添了山东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山东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的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蓝黄两区,资源要素加速极化和集聚,增长极的作用日益显现,在带动全省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多实惠的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经济新优势,特别是日益增强的区位资源优势、发展空间优势、新兴产业优势、海陆统筹优势、先行先试优势、对外开放优势,为打造科学发展高地注入了动力与活力,提升了发展竞争力,对我省发展的重大战略支点。
山东在今后的区域发展中,要在国家战略规划的引领下,突出蓝黄两区建设的主体战略地位,全面落实规划目标要求,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增长点的快速极化。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高效生态经济区,突出高效生态经济特色,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实现区域协调必须不断丰富区域发展战略内涵
山东区域发展布局要合理化,必须丰富战略内涵,做实做优各地特色经济,形成综合竞争力。山东要在整体优势与区域协调上下功夫。
区域发展优势,是资源禀赋、经济特色决定的。合理布局区域发展,培育经济特色,是山东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文化强省新跨越的重要经济基础和条件。按照经济发展的特色理论与增长极理论,必须科学调整空间布局的战略与政策方向,努力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要牢牢把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原则,坚持高起点定位,大格局谋划,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成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依据各地发展的不同特色与优势,坚持全省发展一盘棋,明晰全景蓝图,有利于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山东发展进入科学协调发展轨道,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发展的整体能力。
山东作为沿海大省,各地发展条件差异较大,要指导特色发展,必须构建符合省情的战略体系,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发展。立足各地特色,丰富发展战略内涵,让各地迸发出旺盛的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发展潜能,才能培育多个优势,让不同的区域成为各有特色的新极或新极经济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全省增长极(点)积少成多,就会积多个极为大极,变局部优势为整体优势,形成山东协调联动发展的崭新局面。
按照山东实际,新征程中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是,在突出蓝黄两区建设重点战略的同时,支持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发挥龙头作用。继续发挥济南优势,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带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做大做强。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深入落实国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政策,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初步建成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促进鲁南经济带发展。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包括鲁西南、鲁西北在内的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设新的经济隆起带。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完善政策措施,突出特色经济,壮大优势产业,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加强同周边省市的联合对接,强化省内各地的协作配合。加快构建以济南都市圈、胶东半岛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规范有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依据形势的发展,规划打造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
把山东区域发展布局做实做优,增创发展新优势,形成综合竞争力:一要把握科学发展的实质,统筹全省布局。二要丰富发展内涵,推动产业与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要拓展发展空间,提高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合作水平。四要破解发展难题,利用有关政策,推动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五要积极推动区域创新,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绝对优势,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与魅力。
蓝黄两大战略引领山东区域创新要推进区域联动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山东版图区域发展的新思路,绘就的齐鲁大地战略布局的新宏图是:加快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在区域科学布局与协调发展上,坚持不懈地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并进一步丰富发展战略的内涵,不断增创山东发展的新优势,努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这是山东今后创新发展的指针。
目前山东已经步入国家战略引领下的重要发展阶段,蓝黄国家战略的叠加与引领,是山东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也是推进区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聚焦蓝黄、放大优势、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统筹一体、打造高地的思路,坚持区域发展与产业培植相结合,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蓝黄国家战略的引领作用表现在,蓝黄两区在全国所具有的独占和核心优势,对全省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引擎作用,对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抓手作用,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蓝黄规划共同承载着科学、协调、和谐发展的主题、目标与责任担当。蓝黄两区实施已经进入科学协调推进的重要阶段,面对新的发展环境,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立足高起点、高水平、高目标这个定位,用足、用活政策,加大措施,创新驱动十分紧迫。必须以一流的工作精神以及全新的工作思路去推进,推动蓝黄两区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着力增创并放大发展新优势,尽快发挥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在全省区域发展上实现科学布局,协调发展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山东探索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大使命。要实现蓝黄两区的重大突破和全域的协调发展,必须从山东半岛、山东省、全国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统观全局、明确思路,重点带动中要重视联动,努力追求协同效应。总之,全局中有重点,重点是为了全局,要努力塑造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全省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联动发展。加强全省区域的统筹协调与联动,应成为增创新优势的重要目标追求。要努力发挥整个区域发展的集聚效应、示范效应、联动效应、政策效应,着力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惠民效益,努力实现全省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发展。蓝黄两区的国家战略性质,为山东发展增创了核心竞争优势,全省各地亦须努力培植新的比较优势、相对优势或者绝对优势。在核心竞争优势引领下的山东发展,通过全面增创发展新优势,定会提升整体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新跨越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