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刘路之路

2012-04-10 17:35:54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3月20日 ,中南大学决定特批22岁的本科生刘路硕博连读,并聘请其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于是,他成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教授。
  本科毕业→读硕士→读博士→评副教授→评教授,这条成才之路一般来说至少需要15年。22岁的刘路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走完。
这缘于他破解了“西塔潘猜想”。
    上个世纪90年代,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提出一个反推数学领域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被数学界西称为“西塔潘猜想”。 10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一般人对此当然不懂,也不感兴趣。
    2010年8月,中南大学酷爱数理逻辑的刘路 在自学反推数学时,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问题。10月的一天,刘路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结论,连夜将这一证明写出来,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得到该杂志主编、逻辑学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Denis Hirschfeldt教授的高度赞赏。
  2011年5月,在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上,刘路公布了对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被认为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猜想。     
    2011年9月,他作为唯一一名本科生在芝加哥大学举办的数理逻辑方面的专门会议上,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得到海内外科学家的权威认可。  
    检点刘路成功之路,有这样的特点:中学至大学的学业成绩中等水平;从小到大对数学都很感兴趣;常因为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思维方式很独特而自得其乐。他说: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要了,拥有这方面的能力就行;没有诀窍,就是一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刘路之路,是符合科学研究规律的路。只会背书本,是出不了大成果的。
    刘路之路,是幸运之路——幸运在他的路是在中南大学这样强调素质教育、鼓励创新的环境里。校长张尧学说,应试教育不能再带进大学:学校惟才是举,而不是惟学历和资历。
    刘路的成功,既有中南大学“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校园文化影响,也跟中南大学把自己定位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相关。
    刘路的成功值得教育界科技界思考,应使人才政策人才管理机制更加灵活,构筑一条条让特殊人才大步前进的创新之路。(李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