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资金8000万元以上,争取组建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3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0家以上。”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工作目标,今年以来,烟台市科技局着力抓好“六个创新”,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加大创新资源整合力度,“开足马力”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
着力抓好项目创新。一是增加项目储备。围绕五大新兴产业,组织开展好项目调研和征集工作,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研究攻关,并不断拓宽项目生成的新渠道、新途径,积极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项目源”。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六个十”工程,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资金8000万元以上,重点抓好“抗体融合蛋白(泰爱)临床研究”、“高性能关键原料IPDI产业链技术开发”等30个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发展,集中优势资源,从资金、政策、服务上给予倾斜,依靠项目创新带动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对储备、实施的重点科技项目建立项目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进入国家盘子、省盘子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跟踪,确保取得实质效果。
着力抓好产业创新。年内,通过抓重点产业的创新发展,争取组建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争取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20项以上。一是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年内,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3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0家以上。到“十二五”末,争取产值过千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达到3个。二是积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做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高技术成果的转化,不断提升全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三是强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大对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拉长产业链,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的高端高效化发展。
着力抓好园区创新。遵循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的园区发展思路,突出高新区、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抓好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万华工业园等10大科技园区的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成果、高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向科技园区聚集,倾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后劲强大的科技创新示范园区。
着力抓好产学研合作创新。积极开展“招研引技”活动,把科技合作的重点放在科研机构的引进和科学技术的转移转化上,进一步调动和利用好本地大学院所的科技资源,强化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等大院名校的合作。争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早日在烟台市建立分所。烟台分所将以1+1的模式共建,将致力于建设以海洋药物研发、药物新制剂研发、肿瘤药物发现与筛选为核心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迄今,已与上海药物研究所进行了3轮洽谈,设想上半年签订正式协议,按照边建设、边招聘人才、边研发的工作思路,年内开工建设,两年完成建设任务。
着力抓好平台创新。围绕烟台汽车产业发展,重点打造胶东汽车技术现代服务平台。由市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清华大学、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和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依托烟台泰利集团有限公司,五方共建面向汽车产业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创新服务体系。平台建设预计总投资3200万元,到2015年,力争培育具有OEM配套能力和二级配套能力的骨干企业30家以上,培养一批服务于汽车产业设计和制造的高级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我市汽车产业尤其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着力抓好机制创新。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新机制,首先在高新区进行试点,由市级财政拿出2000万元,与高新区共同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以政府资金作为种子,积极引导金融和创投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以“风险补偿”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效途径,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张红丽)
着力抓好项目创新。一是增加项目储备。围绕五大新兴产业,组织开展好项目调研和征集工作,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研究攻关,并不断拓宽项目生成的新渠道、新途径,积极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项目源”。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六个十”工程,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资金8000万元以上,重点抓好“抗体融合蛋白(泰爱)临床研究”、“高性能关键原料IPDI产业链技术开发”等30个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发展,集中优势资源,从资金、政策、服务上给予倾斜,依靠项目创新带动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对储备、实施的重点科技项目建立项目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进入国家盘子、省盘子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跟踪,确保取得实质效果。
着力抓好产业创新。年内,通过抓重点产业的创新发展,争取组建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争取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20项以上。一是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年内,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3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0家以上。到“十二五”末,争取产值过千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达到3个。二是积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做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高技术成果的转化,不断提升全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三是强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大对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拉长产业链,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的高端高效化发展。
着力抓好园区创新。遵循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的园区发展思路,突出高新区、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抓好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万华工业园等10大科技园区的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成果、高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向科技园区聚集,倾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后劲强大的科技创新示范园区。
着力抓好产学研合作创新。积极开展“招研引技”活动,把科技合作的重点放在科研机构的引进和科学技术的转移转化上,进一步调动和利用好本地大学院所的科技资源,强化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等大院名校的合作。争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早日在烟台市建立分所。烟台分所将以1+1的模式共建,将致力于建设以海洋药物研发、药物新制剂研发、肿瘤药物发现与筛选为核心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迄今,已与上海药物研究所进行了3轮洽谈,设想上半年签订正式协议,按照边建设、边招聘人才、边研发的工作思路,年内开工建设,两年完成建设任务。
着力抓好平台创新。围绕烟台汽车产业发展,重点打造胶东汽车技术现代服务平台。由市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清华大学、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和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依托烟台泰利集团有限公司,五方共建面向汽车产业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创新服务体系。平台建设预计总投资3200万元,到2015年,力争培育具有OEM配套能力和二级配套能力的骨干企业30家以上,培养一批服务于汽车产业设计和制造的高级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我市汽车产业尤其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着力抓好机制创新。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新机制,首先在高新区进行试点,由市级财政拿出2000万元,与高新区共同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以政府资金作为种子,积极引导金融和创投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以“风险补偿”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效途径,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张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