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莱芜市首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2011-12-20 16:25:06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本报讯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基层科技工作会议上,莱芜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钢城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这在莱芜科技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是全市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莱芜市继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之后的又一重量级城市品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莱芜市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区)为契机,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为主线,从经济增长方式看科技,从经济发展需求看科技,从体制机制约束看科技,破除科技发展的束缚障碍,逐步理出了一条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了以科技进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发展支撑力和发展后劲大幅提升。“十一五”以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39%,2010年达到10.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幅30%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年均提高3.2个百分点,增幅保持全省前列,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引擎;先后争取并承担实施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45项,累计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49亿元。特别是2009年以来,每年争取的无偿资金额度都在3000万元以上,其中,今年以来争取科技计划项目60项,获无偿资金3600万元,相当于一个县级市的资源争取到了一个地级市的资金。通过项目实施,突破关键技术280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80余个系列,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科技合作成为快速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搭建了科技创新高位平台。莱芜市先后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等30多家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等15名国内外院士、1名长江学者和4名海归博士;争取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个国家区域创新平台,创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各1家,组建院士工作站8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重点实验室2家。目前,莱芜市119家企业与国内外93家高校院所的167名院士、专家开展了科技合作,基本形成一个产业、一所高校、一个领军人物、一支创新团队的链式效应。通过交流合作,联合攻关项目260项,突破关键技术220项,转化科技成果180项,大幅提升了全市的创新能力。
专利、成果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申请和授权专利6338件和5425件,其中2010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844件和1545件,是2005年的3.4倍和3.9倍。取得科技成果459项,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37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高密度粉末冶金结构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成果在全国乃至国际产生重要影响。
    统筹城乡科技发展加快推进。省级农高区初步搭起了35平方公里的发展框架;启动实施了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率先在全省建立一套“专家+信息+农户”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启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市、区首批47名特派员已派驻到位;抓好特色农业培育,保存国内外生姜种质资源156份,历时近40年保纯选育的莱芜黑猪成为我国优良地方猪种宝贵的基因库,被誉为“华北第一猪”。(赵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