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毫不动摇抓科技 创新驱动兴港城——日照市岚山区科技发展纪实

2011-11-29 16:35:44   作者:记者 李冬阳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岚山区科技局局长潘宏伟(左)在企业调研

    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加工出口基地;这里,拥有北方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这里,拥有风光秀丽的多岛海湿地公园……
这里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带的核心区和山东省钢铁精品基地所在地……
这里,就是日照市岚山区。
    近年来,围绕着建设“产业发达、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海滨港城”的目标,岚山区科技局积极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该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巾帼科技培训先进单位”、“全省科普惠农示范区”、“全省科普村村通先进单位”、“全省地震应急预案管理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近日,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评选揭晓,岚山区再次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荣誉称号。


坚持四个不动摇打造“科技新区”


    9月21日,岚山区召开全区科技奖励暨科技工作会议,对2010年度区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进行了表彰奖励,对2011年度科技进步奖申报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本次会议共表彰奖励优秀科技成果27项。会议的召开大大调动了全区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如今在岚山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创新成为全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作为2004年才被批准设立的港口新区,岚山区的科技工作是如何实现快速发展的?岚山区科技局局长潘宏伟向记者道出了他们的经验,那就是四个不动摇。 
    一是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动摇。区委、区政府将科技工作放在了突出战略位置,经常听取科技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科技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打造政策平台、改善创新环境、营造舆论氛围等方面,拿出了超常规的精力和办法。这是科技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
    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坚持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为目标,突出抓好科技进步考核、科技创新政策、科技投入,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工业领域,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抓节能减排,努力扩大科技合作,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推动先进制造、生化制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领域,重点抓好特色农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茶叶、日本栗、海洋水产三条产业链延伸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坚持抢抓机遇敢于领先不动摇。不论是行业发展政策,还是各类重大项目,都最大限度地挤上了头班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国家、省级重大科技计划的成功争引,尤其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成功创建,扩大了岚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是坚持产学研合作创新不动摇。创新建立了“牵线搭桥、项目合作、共建平台、人才交流”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广借外资、广借外智、广借外力,大力发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合作集聚更多的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为岚山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通过“四个不动摇”,岚山区科技发展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一是科技创新环境逐步优化。岚山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日照市岚山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将科技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了科技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创造了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科技投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岚山区政府每年设立了140万元的科技创新鼓励扶持资金和11.2万元的科技进步奖奖励资金,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建立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组织开展了四届区科技进步奖评审活动和两届区鼓励扶持科技创新项目评审,立项扶持科技项目46项,表彰奖励科技成果100项,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科技人才、尊重创新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岚山区又实现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两连冠。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该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出台的优惠政策,制定了具体的配套扶持措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岚星化工、众山生物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鲁圣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初审。201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23家,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比年初增加了3.76个百分点,产值总量居全市第一。2011年实行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标准后,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为13家,1-9月份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34亿元,同比增长34.4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49%。
    三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不断加强。该区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岚山区企业转化。区内企业与中科院、浙江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21对,组建了电气自动化、有机精细化工等行业研发中心及研发基地16家,建立产学研研发基地10个,逐步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区先后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家。山东鲁圣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合力推进“10-35kV 旁路磁饱和型可控电抗器”技术攻关项目,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岚星化工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同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聘请香港大学博士后、青岛科技大学塑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副教授李伟为公司总经理,企业在青岛科技大学建立了岚星有机硅实验室,实现了从“企业+大学”到“企业+大学+人才”的合作升级,属国内首创产学研合作模式。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先后有83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其中国家科技项目9个、省科技计划项目29个、市科技项目45个,争取各级科技无偿资金3000多万元,争取上级科技项目和无偿资金居全市第一。先后成功争取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专项等重大科技计划,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为岚山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焦电公司承担了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清洁型焦炉焦电多联产工艺中的关键节能技术研究”,该项目成功攻克了焦炉底部预热回收技术难题,申请专利8项,余热回收率达到81.65%,年实现节能量76326吨,年新增产值6815万元,新增利税1506万元。全区先后取得科技成果120余件,“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合成新工艺”等20项科技成果获得市以上奖励。在机械制造、海洋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 全区申请专利835件,专利授权量达到330件,发展民办科研机构5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
    五是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增强。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先后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6项,推广转化新技术、新成果42项,新品种30个。组织实施了省科技重大专项“北方茶树抗寒良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省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岚山区10万亩茶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省农业良种工程“岚芹良种选育”等农业科技项目,集中力量突破了茶树越冬、日本栗高接换优等一批农业关键技术,建立了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处,市级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2家。在全区建立了3家星火科技培训基地和8处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站,配备了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开通了12396信息服务热线,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
    六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区海洋科技企业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1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组建了“日照市低值海产资源高值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海洋科技研发机构,阿掖山集团等4家企业加入了日照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二是加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深水鱼箱立体养殖、人工鱼礁底播海参等新技术十余项,初步形成了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生态健康养殖、海洋仿生食品开发等技术体系,建立海水增养殖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仿生食品加工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2个海洋成果产业化基地。三是组织实施海洋科技计划项目。发挥山东黄海岛屿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技术支撑,积极实施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岛屿海域海底牧场构建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列入了“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组织实施海洋科技项目10余项,取得“浅海典型生境高效生态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区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研发了“典型岛屿海域增养殖功能群构建”、“人工鱼礁增养殖”等新技术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为岚山区浅海增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与装备支撑。


科学筹划 再创辉煌


  “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家以上;全区科技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2%;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5家;全区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专利申请量突破3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10%以上。”《岚山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岚山区科技工作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一区三带”工作布局的加快实施,以及全市“一带三轴八区”总体布局的全面展开,特别是精品钢基地的加快推进,岚山区迎来了多重叠加、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新机遇和新目标,潘宏伟介绍,未来五年,岚山区科技局将突出抓好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加快建设港口经济强区、新兴生态钢城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切实加大科技投入。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科技投入的法规和政策,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企业增加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二是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开发引进等方式引进海内外科技型优秀人才来岚山区创业。
    三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是着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引导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二是切实加强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支撑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创业服务机构、创业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尽快形成功能比较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三是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引进各类投资,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在岚山区尽快形成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能力,为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条件。
    四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学规划和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承接国际经济转移,吸纳国内外大企业、科研机构投资创业。整合优势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重点培育发展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产业化基地。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壮大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或专利技术、主导产业规模大、竞争优势强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潘宏伟表示,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岚山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水平会有较大提高,将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具有岚山区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