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万事俱备,东风劲吹。8月1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强调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强化措施,加强领导,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满载着9300万齐鲁儿女的“蓝区”巨轮正式启航。
姜异康在讲话中强调,今年4 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举措,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紧密联系当今世界蓝色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深刻理解讲话的科学内涵;紧密联系国内区域发展格局的新变化,深刻理解讲话的精神实质;紧密联系我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任务,深刻理解讲话的内在要求。要深刻认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是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是发展环境的重大完善,是改革开放的重大进展。要以开阔的视野、全球化的眼光、创新的意识,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
姜异康要求,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尽快在重要领域、 重要方面取得突破。一要正确把握蓝色经济区布局的重要关系。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总的要按照“一区三带”的布局来展开,切实把握和处理好蓝色经济区建设与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日照精品钢基地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在关系,形成我省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二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蓝色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统筹海域与陆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城市发展,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统筹省内东中西部发展,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提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三要突出增强产业竞争力这个中心环节。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培植海洋优势产业,发挥重要载体的带动作用,抢占制高点,形成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四要强化科技教育人才的先导作用。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优势,组织重点攻关,形成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资源重组,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强化人才支撑能力,积极面向海内外招聘蓝色经济专业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 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五要创新完善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注重运用改革的措施和市场经济的手段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特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要有新突破、新进展。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现代流通网络。实施对外对内双向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同时大力推进开放效应向内陆腹地延伸,构建外通世界、内接腹地的开放型经济“蓝色走廊”。加快一体化发展进程,特别是提高港口、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水平,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
姜异康指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一规划,强化工作调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各级党委、 政府特别是沿海各市要把蓝色经济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及时研究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实际问题。要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尽快编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的观念,找准位置,发挥优势,主动搞好衔接配合。 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省长姜大明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姜异康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自从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提出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围绕蓝色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基本规律和战略重点,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及空间布局,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养海洋产业,促进沿海产业集聚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索研究,编制了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确定了“一区三带”发展格局和一批事关全局长远的重点建设项目。宏伟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一股科学定位,突出重点,抢抓机遇,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涌动齐鲁大地。
如今,“蓝区”建设大幕已经拉开,序曲已经奏响。我们期待着这艘“蓝区”巨轮驶向灿烂的辉煌。
姜异康在讲话中强调,今年4 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举措,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紧密联系当今世界蓝色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深刻理解讲话的科学内涵;紧密联系国内区域发展格局的新变化,深刻理解讲话的精神实质;紧密联系我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任务,深刻理解讲话的内在要求。要深刻认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是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是发展环境的重大完善,是改革开放的重大进展。要以开阔的视野、全球化的眼光、创新的意识,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
姜异康要求,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尽快在重要领域、 重要方面取得突破。一要正确把握蓝色经济区布局的重要关系。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总的要按照“一区三带”的布局来展开,切实把握和处理好蓝色经济区建设与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日照精品钢基地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在关系,形成我省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二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蓝色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统筹海域与陆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城市发展,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统筹省内东中西部发展,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提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三要突出增强产业竞争力这个中心环节。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培植海洋优势产业,发挥重要载体的带动作用,抢占制高点,形成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四要强化科技教育人才的先导作用。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优势,组织重点攻关,形成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资源重组,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强化人才支撑能力,积极面向海内外招聘蓝色经济专业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 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五要创新完善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注重运用改革的措施和市场经济的手段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特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要有新突破、新进展。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现代流通网络。实施对外对内双向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同时大力推进开放效应向内陆腹地延伸,构建外通世界、内接腹地的开放型经济“蓝色走廊”。加快一体化发展进程,特别是提高港口、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水平,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
姜异康指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一规划,强化工作调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各级党委、 政府特别是沿海各市要把蓝色经济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及时研究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实际问题。要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尽快编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的观念,找准位置,发挥优势,主动搞好衔接配合。 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省长姜大明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姜异康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自从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提出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围绕蓝色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基本规律和战略重点,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及空间布局,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养海洋产业,促进沿海产业集聚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索研究,编制了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确定了“一区三带”发展格局和一批事关全局长远的重点建设项目。宏伟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一股科学定位,突出重点,抢抓机遇,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涌动齐鲁大地。
如今,“蓝区”建设大幕已经拉开,序曲已经奏响。我们期待着这艘“蓝区”巨轮驶向灿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