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政府与科技部在济南签署《共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协议》,双方将通过省部共建的方式,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引领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发展为核心,聚集科技、金融、服务等多种要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计划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黄三角示范区建设成为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示范区、城乡一体化推进与功能互补的新型城乡统筹示范区、现代化安全健康的农产品生产与物流产业示范区、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的农村科技创业先行示范区,为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引领、服务支撑和综合展示的样板。
根据共建协议,科技部与我省将共同推进七项工作:
一是共同制定黄河三角洲示范区“一区多园”的总体规划,整体推进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建设。突出东营滨州核心区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专业性强、辐射面广、信息化程度高、科技与服务结合紧密、具有现代农业高端形态的、高效生态的农业特色产业园。
二是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构建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产业体系。按照“生产—加工—物流—检测”四位一体的整体产业链设计,着力构建生态农业标准化体系和认证体系、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创意营销体系、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体系,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安全食品营销与检测追溯示范基地、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会展旅游基地。
三是共同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促进农村科技创业。共同推进以法人科技特派员创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建设,针对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集成转化应用一批先进科技成果,促进各类农业科技资源要素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的整合、集成与共享;鼓励和引导科技特派员带领农民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实体、合作组织,深入产业链的各环节开展创业和服务,提高产业科技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和壮大一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四是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和引导国家及省部级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项目与黄河三角洲示范区的应用对接,加强数字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智能装备等技术在绿色种植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中的集成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整合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共同构建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的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信息服务与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可视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五是共同构建黄河三角洲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加大对示范区内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支持力度,加快国家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交易市场等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创建进程;共同推进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构建以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为载体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中心,实现示范区科技创新、生态安全、循环高效、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共同推进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促进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促进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发展的配套政策,共同推进相关政策在黄河三角洲先行先试。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统筹协调、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整合省内与科技部门有效的行政资源,建立黄河三角洲示范区一体化工作运行机制。
七是共同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加大对黄河三角洲示范区的科技投入。科技部与山东省共同强化对黄河三角洲示范区的科技投入,优先支持符合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建设内容的项目,引导社会投资主体参与示范区建设。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项目优先立项,重点支持。鼓励在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和新型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共同参与国家科技项目。
双方决定将共建黄三角示范区列为“省部会商”的固定议题,成立黄三角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科技部、山东省“双组长制”,协调指导黄三角示范区建设的相关事项,每年会商一次。(秦 昊)
根据共建协议,科技部与我省将共同推进七项工作:
一是共同制定黄河三角洲示范区“一区多园”的总体规划,整体推进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建设。突出东营滨州核心区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专业性强、辐射面广、信息化程度高、科技与服务结合紧密、具有现代农业高端形态的、高效生态的农业特色产业园。
二是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构建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产业体系。按照“生产—加工—物流—检测”四位一体的整体产业链设计,着力构建生态农业标准化体系和认证体系、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创意营销体系、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体系,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安全食品营销与检测追溯示范基地、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会展旅游基地。
三是共同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促进农村科技创业。共同推进以法人科技特派员创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建设,针对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集成转化应用一批先进科技成果,促进各类农业科技资源要素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的整合、集成与共享;鼓励和引导科技特派员带领农民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实体、合作组织,深入产业链的各环节开展创业和服务,提高产业科技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和壮大一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四是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和引导国家及省部级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项目与黄河三角洲示范区的应用对接,加强数字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智能装备等技术在绿色种植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中的集成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整合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共同构建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的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信息服务与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可视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五是共同构建黄河三角洲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加大对示范区内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支持力度,加快国家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交易市场等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创建进程;共同推进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构建以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为载体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中心,实现示范区科技创新、生态安全、循环高效、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共同推进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促进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促进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发展的配套政策,共同推进相关政策在黄河三角洲先行先试。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统筹协调、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整合省内与科技部门有效的行政资源,建立黄河三角洲示范区一体化工作运行机制。
七是共同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加大对黄河三角洲示范区的科技投入。科技部与山东省共同强化对黄河三角洲示范区的科技投入,优先支持符合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建设内容的项目,引导社会投资主体参与示范区建设。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项目优先立项,重点支持。鼓励在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和新型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共同参与国家科技项目。
双方决定将共建黄三角示范区列为“省部会商”的固定议题,成立黄三角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科技部、山东省“双组长制”,协调指导黄三角示范区建设的相关事项,每年会商一次。(秦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