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农校教师何以成为水稻之父

2011-05-17 17:02:20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日前在火车上听几个湖南人闲扯,先说北方的饭店有时候不供应米饭,他们不大习惯;又说袁隆平使水稻高产了,应多种水稻;接着一个劲儿赞美袁隆平。
    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评价袁隆平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袁隆平毕业于一所农学院,被分配到湖南偏远地区的一所农校教书。有类似经历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为什么袁隆平后来成了“水稻之父”?
    他有责任心。他看到1960年罕见的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深感不安,便开始了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他有创新思维。从1964年起,农校教师袁隆平在国内首次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增加粮食产量即进行水稻杂交的设想。
  他艰苦攻关不畏困难坚韧顽强。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不再赘述。
  上述几条,不少科研人员也能做到。袁隆平的成功,还有重要的一条:来自领导的关怀、支持。
    华国锋同志主政湖南时,对袁隆平的研究非常支持和重视,请这位农校教师在全省省农业科学实验经验交流大会上发言,并将杂交水稻作为全省重点研究项目给以大力支持。华国锋调中央工作后,仍然关心杂交水稻研究。华国锋的关心支持对促进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实现中国水稻生产重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 我们常说要优化创新环境,环境是个内涵复杂的大概念,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领导的重视支持。
    不少领导对创新工作抓得紧,不停留于开动员会制定政策,还善于跟踪观察、指导、服务,对有发展希望的人、项目,盯住不放,与相关科研人员交朋友。而有的领导则停留于一般号召,停留于天下通行的一般措施,没去抓重点人员、重点项目,以致本来有希望取得突破的科研项目搞不下去,由科研人员自己提出、进行的科研项目更是自生自灭。
    有人说,科研工作必须“去行政化”。去行政化不是不要领导。去行政化去除的是行政化的运作方式,强调按科研规律搞科研;去除过度、过多的行政干预,不是去除行政力量对科研的推动、支持。应当看到,科研工作离开行政的力量是难以进行的。
    写到这里,我觉得可以用一句和题目对应的话结束本文:水稻之父离不开领导“给力”。(李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