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科技局副局长 生钦勇
“十二五”期间,东营市海洋科技工作将紧紧抓住“黄、蓝”融合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落实“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为中心,以提高科技支撑海洋经济能力为目标,加快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加大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海洋技术创新体系,努力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2011年海洋科技工作重点如下:
1、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完善研究院管理体系,力争年内获得省机构管理部门批准;做好研究院建设立项工作,争取公益性投入,加大市场融资,确保明年研究院研发楼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主体大楼开工建成;完成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野外部分)建设;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和人才平台建设,实施国家支撑计划等各类项目,引进研究院特聘专家。二是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生态谷”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平台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投融资渠道建设四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三是推进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与科技部联系沟通,力争年内该中心获准建设。四是规划建设国家耐盐植物与湿地研究中心。年内提出建设方案并提报上级部门,同时按照“边建边干”的工作思路,整合科研资源,开展重点课题研究。
2、加大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是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突出生态原则,养殖尾水进入盐场,实现二次利用;突出高效原则,加快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突出示范原则,加强产学研结合,将东营做成海洋渔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中试基地,带动沿海20万亩滩涂的开发利用。二是开发海洋生物制品。重点进行微藻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加强饵料藻、含油藻研究,开发生物制品。三是开展海水养殖生物病害防治与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针对本地优势品种,进行针对性攻关,预防生物病害。四是开展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安全技术研究,对传统海洋渔业进行升级。
3、加强海洋安全与环境保护。一是滨海湿地保护及修复技术研发,依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的实施,对滨海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和修复,推动海洋安全与环境保护。二是保障黄河入海流路稳定,依托黄河河口物理模型实验基地,充分利用几十年以来的科研成果,打破黄河河口“十年一改道”的定式,保护近海油田和滩涂养殖区。三是滨海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研发。研制各类适合于东营市海洋安全与环境污染的预警预报模式,建设东营市渔业安全信息救助网络体系并开展海洋污损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4、加快海洋工程及装备技术研究。一是海上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在海洋特殊钻采设备研发、滩海油气集输设备研发、海洋工程技术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二是水力插板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桩基建设、工程材料研究、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获得进展,并将这一适用技术进行推广。三是浅水底轮推进船技术研发与应用,完成先导研究及小型底轮推进船试验模型船的研制,完善4×16米的试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