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科技局副局长 崔继泽
海洋科技发展的重点是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以发展高端产业为向导,以科技进步为主动力,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走现代海洋产业发展之路。
一、 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
积极探索推广浅海造礁增养殖技术,拓展养殖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各级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人工造礁示范规模,并充分发挥其他政策杠杆的作用,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同时,要抓好保驾护航工作,投入科技力量,对人工鱼礁建设项目跟踪监测,集成技术,及时纠偏,确保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推行健康生态养殖技术,促进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健全地方水产养殖标准体系,全面推行养殖标准化生产。加大科研投入,广泛研究探索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健全完善水生动物疫病监控和防治网络体系,建立病害测报数据库,增强病害预测能力。加快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治软硬件实力。
发展良种渔业,为养殖业打好基础。着力加强水产良种选育、培育和引进开发软硬件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良种覆盖率。抓好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加快良种提纯复壮和杂交选育步伐,增强良种繁育能力。进一步加快良种引进开发步伐,让一批优良品种尽早落户威海。
发展“海洋三品”加工技术,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支柱地位。重点研究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海参、海带、低值鱼、贝类等为主要原料,加快开发即食食品、模拟食品、功能性食品,扩大海洋保健品和海洋药品产品档次和生产规模。
不断加强船舶工业和装备制造技术,改造提升海洋第二产业。利用岸线、土地、海域、资金等扶持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鼓励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快速膨胀,做大做强;引导黄海造船、新船重工等企业加大豪华邮轮、游艇、专用特种船舶、超大型油轮等的研发与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努力形成高端船舶修造、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重点发展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临港机械装备等产业,加快推进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浮式生产储卸装置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以科技创新推动探索海洋战略性资源全面高效开发。依托食盐产业优势,加快推进海洋精细化工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积极稳妥地推广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等技术。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石岛湾、红石顶核电站和离岸、陆地等风电项目建设,打造百万千瓦级风电场;积极推进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口快优化我市能源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海洋环保技术,保护、修复和优化海洋资源及环境。加大海岸带保护、海岛保护、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报、海洋动态监视监测、海洋生态养护及修复等方面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以有效的科技手段,实现海洋开发和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
二、进一步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产学研合作,探索和建立能够不断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激励机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哈工大(威海)为依托,推进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建设,推动国家海产贝类、国家空港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工作。加强省级海洋功能食品、海洋冷冻调理食品、船舶压载水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三、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积极组织参与实施国家、省科技计划,抢占海洋科技开发的战略高点。加大对技术市场的宣传和培育力度,完善海洋科技信息、技术转让等服务网络,探索和推动科研项目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中科院(荣成)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建设。积极培育专利明星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