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唐县把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科技创新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产出累累硕果。
一是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该县加大了对高新技术引进开发及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引导、激励和支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员创造性的环境。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高唐县资助奖励专利申请暂行规定》、《关于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的意见》和《关于谋划企业长远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意见》等相关科技政策。截至目前,该县共表彰科技兴高先进个人52人、优秀科技特派员44人、优秀专利发明人16人,奖金总额达43.5万元。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该县积极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嫁接改造,引进利用国内外成熟的高新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扩散和渗透。该县积极组织科技业务骨干深入到高新技术企业宣传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专利知识,引导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中的实际困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今年年初,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被列入了该县“‘项目突破’和‘双百行动’大会战”的项目库,通过领导干部帮扶和项目建设单位的努力,高新技术项目建设进展迅速,部分项目已投产达效。目前,该县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3家。2008年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0.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31%,同比增长1.30%,比重增幅列聊城市第一。
三是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该县通过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增加引导性经费投入,引导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科技投入,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逐步建立。2008年以来,县级科技三项经费共计投入1219万元,扶持科技项目15项。通过县财政对项目的扶持,促进了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该县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了1%以上,其中骨干企业达到了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5%以上。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初步建立以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为依托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目前该县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2009年以来企业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3项,争取上级科研补助经费70万元。完成自主创新科技成果8项,共申请专利101项,同比增长31.17%。
五是科技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该县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鼓励大型企业成为本行业的技术带头人,中小型企业在某些技术领域获得优势,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创造自有知识产权。该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市政府举办的引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洽谈活动及各种科技高峰论坛、成果展和洽谈会,目前,该县企业与全国70多所高校与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与高校、院所共签约科技合作合同、协议400余项。
六是科技特派员工程稳步推进。该县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截至目前,该县共下派5批304名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点达到40个,实施科技开发项目60项,引进各类新品种180个,推广各类新技术62项,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董文党)
一是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该县加大了对高新技术引进开发及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引导、激励和支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员创造性的环境。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高唐县资助奖励专利申请暂行规定》、《关于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的意见》和《关于谋划企业长远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意见》等相关科技政策。截至目前,该县共表彰科技兴高先进个人52人、优秀科技特派员44人、优秀专利发明人16人,奖金总额达43.5万元。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该县积极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嫁接改造,引进利用国内外成熟的高新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扩散和渗透。该县积极组织科技业务骨干深入到高新技术企业宣传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专利知识,引导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中的实际困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今年年初,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被列入了该县“‘项目突破’和‘双百行动’大会战”的项目库,通过领导干部帮扶和项目建设单位的努力,高新技术项目建设进展迅速,部分项目已投产达效。目前,该县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3家。2008年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0.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31%,同比增长1.30%,比重增幅列聊城市第一。
三是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该县通过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增加引导性经费投入,引导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科技投入,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逐步建立。2008年以来,县级科技三项经费共计投入1219万元,扶持科技项目15项。通过县财政对项目的扶持,促进了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该县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了1%以上,其中骨干企业达到了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5%以上。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初步建立以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为依托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目前该县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2009年以来企业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3项,争取上级科研补助经费70万元。完成自主创新科技成果8项,共申请专利101项,同比增长31.17%。
五是科技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该县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鼓励大型企业成为本行业的技术带头人,中小型企业在某些技术领域获得优势,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创造自有知识产权。该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市政府举办的引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洽谈活动及各种科技高峰论坛、成果展和洽谈会,目前,该县企业与全国70多所高校与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与高校、院所共签约科技合作合同、协议400余项。
六是科技特派员工程稳步推进。该县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截至目前,该县共下派5批304名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点达到40个,实施科技开发项目60项,引进各类新品种180个,推广各类新技术62项,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董文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