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0年,济南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063.96亿元,首次突破2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0.7%,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7.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54%,比年初上升2.03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影响,济南市先后出台了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办法、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意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指导意见、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以及支持高新区跨越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交通装备、新能源与节能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平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持续增长。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51.1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63.96亿元,五年间先后跨上1千亿、2千亿两个台阶,较“十五”末接近翻两番,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1.54%,较“十五”末增长了11.42个百分点。目前,该市软件服务业、太阳能产业总收入占到全省67%和50%以上。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3家,居全省第一。科技园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共建成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等6个国家级科技园区,齐鲁软件园、太阳能产业基地等7个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以及浪潮、中创等2个863成果转化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创新基地、高效能计算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等也先后落户济南。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5家,各类孵化器达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0余家。济南高新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集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城市承载功能大幅提升,在56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综合排名跃升至第11位。2010年,济南市成为全国第8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进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前列。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经过信息化改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45%,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增长37%,重汽集团、二机床、锅炉集团等一大批传统优势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刘全祥 纪 元)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影响,济南市先后出台了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办法、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意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指导意见、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以及支持高新区跨越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交通装备、新能源与节能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平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持续增长。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51.1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63.96亿元,五年间先后跨上1千亿、2千亿两个台阶,较“十五”末接近翻两番,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1.54%,较“十五”末增长了11.42个百分点。目前,该市软件服务业、太阳能产业总收入占到全省67%和50%以上。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3家,居全省第一。科技园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共建成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等6个国家级科技园区,齐鲁软件园、太阳能产业基地等7个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以及浪潮、中创等2个863成果转化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创新基地、高效能计算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等也先后落户济南。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5家,各类孵化器达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0余家。济南高新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集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城市承载功能大幅提升,在56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综合排名跃升至第11位。2010年,济南市成为全国第8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进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前列。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经过信息化改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45%,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增长37%,重汽集团、二机床、锅炉集团等一大批传统优势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刘全祥 纪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