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科教兴海 “核心”突破——访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

2011-01-18 16:30:04   作者:大众日报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胡建廷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记者:从一个科技工作者角度,您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如何理解的?建设蓝色经济区,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特征或者说指标?
  李乃胜:
《规划》明确提出,科教兴海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战略。我认为,从海上山东到海洋经济战略、再到蓝色经济区,就海洋科技来讲,一条主线就是“科教兴海”,为中国海洋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并实现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跨越。
  从海洋科技角度理解,起码有这么几个特征指标。
  一是海洋科技先进。蓝色经济区首先体现在科技先进上:要有一流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这我们有基础了,但需要进一步整合改造;国家队水平的科研装备,包括大型船舶、大型平台、重要基地,大型科研设备,也是国内一流的;科技进步对海洋产业的贡献率应该达到70%以上,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65%,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领域关键技术超过60%。未来的海洋产业发展依托的是科技支撑,不是光靠投资拉动、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的增加,是真正的海洋高新技术密集型的特区。
  二是海洋经济发达。新兴海洋产业应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我理解起码海洋产业的总产值能占GDP的20%以上。我们现在根据国家海洋局的统计口径,基本上接近17%。其次是年增长率,就是海洋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能达到20%以上,这是体现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
  三是近海环境良好。蓝色经济区的海水一定是蔚蓝的,绝不能是黑的或者是黄的,绝不能靠环境代价来发展经济。包括近岸、河口、海湾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的水质标准;海洋产业密集区,就是那些养殖密集、各种加工密集的海湾,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是辐射带动强劲。海陆统筹发展,沿海带动西部,带动整个沿黄的腹地。这里面包括海上交通的腹地概念,也包括产业链拉长带动西部的概念,包括资源、劳动力等等各种优势互补的概念,通过蓝色经济区带动整个山东进入海洋经济强省行列。


发挥“国字号”海洋科技队伍优势


  记者:您刚才说到,蓝色经济区,首先体现在科技先进上,目前山东的海洋科技优势具体体现在哪里?
  李乃胜:
我们的海洋科技队伍是“国字号”,应该说这是真正的优势。简单说,堪称国家队水平的海洋科研队伍,拥有国家队水平的海洋科研装备,做出了国家队水平的工作业绩。山东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占全国一半以上。国家海洋“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务院的海洋专项等大项目,山东海洋科技领域创新平台都争取到了一半以上。
  山东的这支海洋科技队伍贡献有哪些?简单说国家公益性的海洋调查研究完成了三大目标,“查清中国海,进军四大洋,登上南北极”,他们是主力军;引导蓝色产业在中国兴起的“鱼虾贝藻参”五次浪潮;成功引进了“海湾扇贝、南美白对虾、英国大鲮鲆”三大品种。
  记者:您还说到我们的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整合改造,那么山东在海洋科技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李乃胜:
第一,人才结构不合理。青岛聚集了1万多名海洋科技工作者,但其中绝大多数是从事国家公益性的海洋调查研究,真正投身海洋产业的比例非常少,甚至一些顶尖的海洋高新技术领域没有领军人物,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
  第二,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总体上传统产业一统天下,新兴产业规模非常之小。真正新兴的生物医药、活性物质提取,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从规模上还是比较小。低水平重复、高水平重复,各市产业雷同。
  第三,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的粗浅加工;原料性、食品性、中间品型的产品出口上市;缺少名牌产品。海洋产业的发展,必须突出“三个转变”:一是数量增加型向质量安全型的转变。不是再单纯追求增加海水养殖量,而是如何实现质量生态安全。不是简单地扩大产量,而且在利税上、附加值上提高。不是靠消耗资源,而是靠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下,能够多赚钱。二是从粗浅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转变。核心的是提高科技含量,提高自动化程度。三从原料型、食品型的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
  第四,一些核心技术待突破。海洋中需要真正高精尖技术,恰恰海洋的技术保密程度特别厉害,所以技术突破就成了关键问题,比如深海作业技术,这么多深海资源,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装备技术,我们从国防装备到科研装备、产业装备,已经成为瓶颈问题。


为蓝色经济区做好科技储备


  记者:您认为下一步山东海洋科研部门、单位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当中应当有哪些作为?
  李乃胜:
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给全省海洋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决策中应当主动发挥科技参谋的作用。
  要建立一个专家班子。我们沿海各地科技部门和科研单位,应该迅速遴选一批国家战略层面的专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依靠的专家咨询队伍,把握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及时出主意,提意见。
  要列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具体做什么?有哪些基础?已经有了哪些关键技术?哪些已经到了需要中试放大了?下一步瞄准哪几项来突破,支撑我们的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突破关键技术的是哪些单位?科技部门一定要瞄准、面对这个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不是某个企业某项产品的特定的小技术。比如海水淡化中的膜法反渗透,核心就是膜技术,这就是共性关键技术。作为这方面的储备,一旦成熟了,端给党委政府。
  要摸清资源家底。到底我们资源家底的科学数据是什么?这恰恰我们过去做得不足。比如文登这个地方的温泉,是海水的或者是咸水的,热源是什么?海水的循环机制是什么?热源供热能力是多少,资源量是多少?听起来这都是一些科学问题,但是未来发展温泉走廊,发展温泉产业都是最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只有弄明白这些事,将来发展才是有科学依据的。同样,海洋产业的资源家底,我们的环境容量到底是什么?依据在哪里?需要提出来,那才叫科学规划。
  要瞄准“十二五”战略目标,超前决策,争取国家项目的支持,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引领、旗帜,最终带动关键技术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