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科技局局长 高同璞
开展自主创新年,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2010年是我市第三个自主创新年,市科技局建立了季调度工作机制,积极协调49个责任单位和部门,采取各种得力措施,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自主创新的工作格局。
市科技局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深入走访调研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整理企业技术需求100多项。市科技局组织创建山东省首批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创建山东省第二批院士工作站3家,创建省级孵化器1家。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9%,取得重要科技成果86项,3项科技成果列入省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一等奖,取得年度获省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我市被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实施单位、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山东省唯一一家中小企业新兴材料产业集群试点示范市。
建立战略联盟,推进产学研合作
以中科院威海中心为依托,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科技院所的沟通、联系与合作,先后组织数十家企业分赴全国36所高校科研院所调研,达成包括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海洋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领域的60多个项目合作意向,并寻求到一系列有合作前景的产业化项目。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专家信息库,目前已整理入库专家100余名。
市政府与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关系。促成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86项,其中签订的“中科院—威高集团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开创了官产学研合作形式的先河。在全国发起成立了“轮胎、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了“碳纤维、现代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相继与荣成、乳山和文登市政府共同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产学研合作活动。积极推动9个院士工作站的建设,组织承办了“中欧膜技术在医疗及再生药物领域应用研讨会”,拿出400万元科技专项经费,与山大威海分校、哈工大(威海)两校开展院地共建和推动产学研合作。
强化技术创新,提升科技引领能力
2010年,组织实施科技攻关计划374项。其中,争取列入国家、省级计划95项。积极实施中小企业创新工程,培育怡和设备、迪沙药业等13家企业跨入山东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行列,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6项,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培育了一批新的生长点。预计全市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100亿元,增长1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73%,比年初增长2个百分点。
2010年,联合市农业局实施了“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工程”。利用12396信息服务热线为农民朋友解决难题1600多项。开展了“百日万名”农民工星火科技培训行动,为农民工开展星火科技培训1000多人次。推广低成本适用技术近百项,创建新农村民生科技综合示范镇和示范村达到10家。组织寻山集团申报了国家级“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进入科技部评审程序,并顺利通过专家答辩。组织寻山集团、俚岛海科、好当家集团实施的海洋科技集成与示范项目,巩固了我市在海水养殖业上的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