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南有杂交稻 北有济麦22

2011-01-04 16:13:11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近日“有果网”报道: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主持完成的“超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选育与应用”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济麦22已累计推广7041万亩,新增经济效益59.5亿元。山东粮食连续八年增产,济麦22功不可没。
  济麦22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产量高,达700公斤/亩以上。二是抗性强 ,抗白粉病、条锈病,抗吸浆虫,抗倒伏,抗寒,节水,耐热。三是适应性广,可在黄淮和北部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被誉为“状元麦”,是全国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的主导品种之一。
  稻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稻种改变世界;山东培育出济麦22,一粒麦种完善中国。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南有杂交水稻,北有济麦22,二者领先世界,使我们自豪,心里踏实。
  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吃饭是第一大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过去中国人的肚子却填不饱。当年缺粮时期,很多外国人曾屡屡发问:谁来养活中国?
  养活中国只能靠中国人自己。学大寨,派工作队、工作组……试了很多法子,中国人的肚子还是吃不饱。这其中既有体制、政策问题,也有科技问题。
  过去基本上靠天种田:老天大旱大涝、闹虫灾雹灾,就会减产或绝收;农民基本上是大田留种,产量低。农业生产没多少技术含量,因此流行一句俗语:庄稼活,很好学,人家咋着咱咋着。
  农业生产跃上新境界靠的是科技。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补充,合理施肥、浇水,间作、套种,设施农业……良种的培育更是依靠科技的力量。
  袁隆平带领公关团队研究杂交水稻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堪与四大发明媲美”;济麦22的成功基于科学的育种路线。课题组反复探索,建成了多抗广适育种技术体系,创新了育种技术,丰富了超高产小麦育种理论。
  十几亿人吃饱,靠科技;吃好,靠科技;吃得科学合理,还是得靠科技。
  近几年,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培训……关联农业的科技新事物新举措如火如荼层出不穷,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毛泽东当年曾赋诗:喜看稻菽千重浪。在科技支撑、引领农业生产的今天,这句诗才有了丰厚的现实基础。(李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