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素有“泉城”美誉,“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水涌若轮,最大涌水量达每日16.2万立方米;黑虎泉泉水声势浩大,涌水量最大达每日4.1万立方米。此外,全市还遍布着700多处天然泉涌,列入名泉目录的有72泉。“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济南泉水景观令人称羡。
济南的泉水景观是天造地设而成,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南部山区为泰山余脉,自南而北有中山、低山、丘陵,至市区变为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接带,南高北低,高差达500多米,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在地质构造上,济南地区的东西北三面是阻水岩体。南部山区吸收的大量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渗人地下形成潜流,汇聚至城区遇到侵入岩岩体的阻挡和断层堵截,并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向上运动,穿过岩溶裂隙,在沉积层较薄弱处涌出地表,形成天然涌泉。
由济南的泉水成因,想到济南的人才汇聚。
据报道,济南市政府在第六届海洽会上举行济南市引进第三批高层次人才项目签约仪式,59名高层次人才与济南市签约并被聘为“泉城特聘专家”。其中,共获得创业和科研扶持资金6600万元,个人最高获扶持资金300万元。第三批引进人才中,创新人才13名,创业人才46名,其中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有博士学位、博士后经历的50人,53人具有海外工作、学习或创业经历,24人具有外国国籍。
2009年,济南市启动实施了“5150引才计划”,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面向海内外引进150名能够提高城市竞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此,该市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政府专门设立了每年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引进人才的创业资助、科研补助、待遇补贴和住房安置等。
海纳北川,有容乃大。众水汇聚,才有泉涌。众水汇聚是天成。然而,天有意,人须领情,必须实施增加植被、保护泉脉、节制地下水开采等护泉措施,泉水才会常涌不断。人才聚集不凭天意,全靠人为,必须在硬、软环境上下功夫,有好的人才政策,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顺,建功立业达双赢,才能构筑起建设创新型济南的智力支撑体系。
济南的保泉护泉措施是成功的,引才计划也已见成效。期望济南的人才景观和群泉景观一样,兴旺不衰。(李华丰)
济南的泉水景观是天造地设而成,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南部山区为泰山余脉,自南而北有中山、低山、丘陵,至市区变为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接带,南高北低,高差达500多米,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在地质构造上,济南地区的东西北三面是阻水岩体。南部山区吸收的大量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渗人地下形成潜流,汇聚至城区遇到侵入岩岩体的阻挡和断层堵截,并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向上运动,穿过岩溶裂隙,在沉积层较薄弱处涌出地表,形成天然涌泉。
由济南的泉水成因,想到济南的人才汇聚。
据报道,济南市政府在第六届海洽会上举行济南市引进第三批高层次人才项目签约仪式,59名高层次人才与济南市签约并被聘为“泉城特聘专家”。其中,共获得创业和科研扶持资金6600万元,个人最高获扶持资金300万元。第三批引进人才中,创新人才13名,创业人才46名,其中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有博士学位、博士后经历的50人,53人具有海外工作、学习或创业经历,24人具有外国国籍。
2009年,济南市启动实施了“5150引才计划”,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面向海内外引进150名能够提高城市竞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此,该市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政府专门设立了每年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引进人才的创业资助、科研补助、待遇补贴和住房安置等。
海纳北川,有容乃大。众水汇聚,才有泉涌。众水汇聚是天成。然而,天有意,人须领情,必须实施增加植被、保护泉脉、节制地下水开采等护泉措施,泉水才会常涌不断。人才聚集不凭天意,全靠人为,必须在硬、软环境上下功夫,有好的人才政策,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顺,建功立业达双赢,才能构筑起建设创新型济南的智力支撑体系。
济南的保泉护泉措施是成功的,引才计划也已见成效。期望济南的人才景观和群泉景观一样,兴旺不衰。(李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