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抓手——访德州市科技局副局长任长春
德州市科技局副局长 任长春
德州市一直是山东省农业大市,近几年,德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富农政策,特别是2010年以来,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全市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共为69个乡(镇)、38个产业化龙头企业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300余名,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700多项,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销等产业。一批高产、优质、高效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众多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相继成长起来,安置劳动力就业6.86万人,辐射带动的10万余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70元以上,比上年提高19.4%。其中,涌现了像陵县郭云山、张功德,庆云县鲁吉成,武城县王广海,宁津县李秀营、贾志新等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他们以独自创业、技术服务、中介服务、法人创业等多种形式,分6大类700多个服务项目,围绕粮、菜、畜牧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进行科技服务,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记者:德州市在山东省第一批26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中占有三个,分别是以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优质棉花产业创业链、由山东飞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辣椒产业创业链和由宁津县红枣协会牵头的小枣产业创业链。请您谈谈德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特点?
任长春副局长:前些时间,为提升科技特派员工作水平,促进科技特派员创业,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要求科技特派员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沿着农业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和瓶颈环节,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开展创新创业,领办、创办、协办各种经济实体和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产业技术联合体。就目前来说,产业创业链是科技特派员创业的高级形式,能够培育和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科技特派员发挥作用的有力载体。这在德州市三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创业链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
德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有着明显的特点,首先是层次高,工作实。德州市科技特派员多是总工、某产业协会或企业实体负责人,自身都有国内外领先的高水平技术,有些还拥有各种专利。以省级科技特派员优质棉花产业创业链为例,该创业链的依托单位是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有中科院棉花育种研究所育种室主任郭墨香研究员、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董合忠研究员等十名科技特派员,并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郭予元、束怀瑞两名院士为顾问,开设了中长班培训科技推广员,组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从而既能在技术的制高点开展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又能在田间地头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直接到户的技术推广,建立了完整的科技研发、服务体系,取得了切实的效果。
其次,以项目为重点,对科技特派员进行扶持。尽管德州市科技三项经费比较紧张,我们还是拿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农业科技项目的攻关。在由科技特派员主持的各种科研项目中,我们的项目经费主要是以引导资金的形式,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扶持。比如德州市临邑县组织实施了“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工程,在全县20家重点企业开展了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试点工作。其中,经临邑县科技局牵头并拿出专项资金,大连理工大学郭洪臣教授携带“一种生产大豆寡肽的方法”专利技术入驻临邑禹王植物蛋白有限公司,将该项技术成果成功地实行了转化,使企业整体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还成功申报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以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影响力。德州市陵县是传统的蔬菜种植大县,历史上就是红色辣椒的主要产地之一。 省级辣椒产业创业链的依托单位山东飞达集团公司是以辣椒等品种的蔬菜种植、加工、出口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06亿元,年生产能力6万吨,年产值6亿元。该公司辣椒生产基地按照“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五方面各有分工、相互合作,有机结合,环环相扣。该基地聘高级农艺师、陵县蔬菜局局长郭云山为科技特派员,作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蔬菜科研中试基地,还聘农科院蔬菜所的七名博士、研究员常年到基地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从育苗、移植、栽培、管理等14个方面严格控制,推行了以统一用药标准、统一施肥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五统一”操作规程,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大大提升了陵县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记者:德州市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科技局在这一工作上有怎样的计划?
任长春副局长:首先,我们将加大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力度。今年我们将对全市农业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并对全市各批次共821名科技特派员进行中期考评。根据情况,进一步扩大科技特派员规模,提升科技特派员人员的技术水平。除了依托德州市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外,还将以各种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引进外部人才。
其次,加强科技特派员项目建设,规范科技特派员项目管理,鼓励科技特派员积极参与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农副产品基地和利益共同体建设,着力培育村镇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
再次,探索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政策,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服务的具体形式,引导和支持科技特派员采取技术参股、资金入股、个人创业等形式,与专业大户、示范点建立利益共同体,解决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示范点结合的动力问题。
最后,要依托各种协会、民间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利用技术明白纸、墙报、广播电视、视频网络等各种形式,直接面向农户,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宣传,切实做好科技普及工作,真正达到科技富农的目的。
记者:就科技特派员工作,您有什么体会?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升?
任长春副局长:科技特派员是政府在农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重要渠道,是对农民进行科普宣教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抓手。科技特派员深受农民欢迎,科技特派员工作必须做好。
就目前来看,尽管我省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有着诸多的不足和限制。首先,省级层面,相关的政策还不完善。比如,在科技特派员创新行动中,其政策的保障和约束还不完善,缺乏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在公益性服务过程中,还需要探索如何保证、提高科技特派员的报酬,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在特派员与其工作单位以及和服务对象发生纠纷时,也需要先期制定处理相关问题的依据。
其次,在科技特派员开展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服务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如何就一些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如何对特派员给予一些引导资金、启动资金的扶持,以及税收等政策上的鼓励。
另外,还需要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仅要针对科技系统内部,针对农民扩大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宣传,还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以给科技特派员更多的社会荣誉,提升他们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并引导全社会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注农民,进而集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