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着力攻克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当前,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五年中,全省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3.4 万多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 2.7 万项,投产率达85% 。其中,我省自主开发的海信“信芯”、全氟离子膜、中通混合动力客车、年产32万吨MDI生产技术、时速300公里动车组铝型材等一批重大项目,填补了我省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空白,其中有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理顺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蓬勃发展的企业技术中心为自主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85 家,数量全国第一;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630家,并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医药等领域建立了33 家行业技术中心。现在,全省60% 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开发机构。
依靠自主创新,我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以极大增强。在今年9月份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我省海尔集团、重汽集团等56 家企业榜上有名,上榜数居全国第二。
“十一五”期间,全省科研资金投入1116.3 亿元;未来五年,全省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将达到 2% 以上。加速突破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经济在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上将越行越快。(袁 涛)
五年中,全省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3.4 万多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 2.7 万项,投产率达85% 。其中,我省自主开发的海信“信芯”、全氟离子膜、中通混合动力客车、年产32万吨MDI生产技术、时速300公里动车组铝型材等一批重大项目,填补了我省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空白,其中有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理顺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蓬勃发展的企业技术中心为自主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85 家,数量全国第一;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630家,并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医药等领域建立了33 家行业技术中心。现在,全省60% 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开发机构。
依靠自主创新,我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以极大增强。在今年9月份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我省海尔集团、重汽集团等56 家企业榜上有名,上榜数居全国第二。
“十一五”期间,全省科研资金投入1116.3 亿元;未来五年,全省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将达到 2% 以上。加速突破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经济在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上将越行越快。(袁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