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层科技工作,认识是很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基层科技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科技宣传力度。
企业一般都是先有盈利再有进一步的创新,这就需要基层科技发挥支撑引领作用,通过科技计划、项目攻关等,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意识,引领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还有就是,科技工作是慢工,需要我们的持续支持。
— —汶上县科技局局长 刘群
汶上科技局局长刘群(左二)到山东佛都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视察指导工作
“汶上速度”说了好多年,形容济宁市汶上县的发展之快。
改革开放以来,汶上以丰富多样的自然优势为基础,实现了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突破。矿产资源是汶上工业发展的基础,但科学发展的思路始终占据着汶上发展经济的指导中心。
联想循环经济园区、中钢集团富全铁矿、新风光电子公司、五十万锭紧密纺、金城机械、佛都LED半导体照明等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项目在汶上的落户兴业,昭示的汶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成功,彰显着科技在“汶上速度”背后的重要支撑。
项目支撑 产业兴县
一个76万人口的大县,没有现代工业作支撑,要想成为经济强县几乎是不可能的。汶上县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加速培植产业优势,举全县之力招大引强,近年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
一年时间建成两处单体面积5.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3个月搬迁、安装生产设备1000多台套,一周完成试运行正式投产——2009年,总投资13个亿、色纱生产规模全省最大、年销售收入15亿元、可以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的25万锭紧密纺项目,顺利地落户汶上。业内人士说,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建设史上的“神话”。
同一年里,总投资10个亿的山东佛都LED半导体照明项目也在汶上县落地,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2010年初,中钢集团总投资12亿元兴建30万吨铁精粉深加工项目,1月份洽谈,2月份签约,3月份开工建设,又一次刷新了汶上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速度的历史纪录。在得知中钢集团项目投资意向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10天之内三上北京登门拜访,推介汶上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产业规划和招商优惠政策。从项目洽谈到2月8日签约,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争取投资方4次到汶上考察,并且从运输成本、供货半径、管理成本和投资成本等各个方面,对项目做了可行性分析,以真凭实据让投资方认识到,在汶上投资会实现利益最大化。从签约到3月18日奠基,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这个项目建成后,年产35万吨铁精粉,产值4.6亿元,利税1.6亿元。从3月18日开工到现在,已完成投资2亿元,4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正在和各项基础设施一起紧张施工,铁矿石粉碎设备、铁精粉选矿设备、铁精粉深加工设备正在安装。
汶上县目前在建的最大工业项目是由世界500强企业——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0万吨氯碱生产企业。这也是目前全县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对于拉长煤炭产业链条,放大以链带面的辐射效应,打造煤电化工百亿元产业乃至拉动全县工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这么大的项目,又是化工项目,虽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是立项程序十分复杂。为了争取时间,汶上县专门组织了一套班子住在济南,每个省直有关部门都有专人对接,像跑接力一样,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11个立项支持性文件,通过了12个省直部门的审查,并报请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签署了意见,6月28日由省发改委备案立项。
截至今年上半年,汶上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5亿元,是2002年的15.6倍;利税12.8亿元,是2002年的27.5倍。
多措并举 创新有为
招大引强,诸多项目落户汶上,怎样给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怎样发挥基层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成了摆在汶上科技工作者面前的大课题。科技局局长刘群强调,要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高点定位,跨越发展”总基调,切实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
“首先,强化科技项目支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刘群局长介绍,汶上县科技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以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围绕光伏风电、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认真研究、仔细筛选,做好拟报项目的审定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科技项目进入国家、省、市专项计划盘子,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认定工作。
“企业有了‘名分’,有了支持,还需要好的发展环境。”汶上县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建立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长效联系机制和技术协作关系,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各种研发中心,重点支持企业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流动站、院士工作站等机构建设。“我们今年要争取建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处,省重点实验室1处,成立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帮助部分重点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进一步完善县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孵化器管理运作的成功路径。”刘群局长定好了工作目标。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给企业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的同时,我们还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汶上县科技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佛都照明、新风光电子、精良海纬、大拇指喷雾、正昌源工贸5家创新型企业和华都照明、中都机器、鑫宇电池、弘德机械等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新风光电子、精良海纬、龙昊化纤、新力数控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引导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年内争取有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刘局长介绍。
城乡统筹 民生为本
汶上有“速度”,是在多个支撑之下实现的,农业科技支撑下的良好民生服务是其中之一。汶上县城乡统筹发展,提升民生科技服务水平,突出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年内争取继续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0项,上报科技项目10项。对现有38处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组织搞好检查验收和重新认定工作。继续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通过各种形式与示范园区、专业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介组织建立服务联系。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加强民生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刘群局长的日程表上,民生科技的安排一个接一个。
强化科技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汶上县利用“汶上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汶上县科技信息网”等网络平台,探索科技信息传播向基层延伸的新途径。启动并办好《农科天地》电视栏目,稳步提高栏目质量。制定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对乡镇的科技创新考核工作,强化激励约束。修订完善《汶上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充分发挥专家和奖励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县科技成果鉴定评审的监督,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奖励工作力度,鼓励支持科技人员从事项目和课题研究。以鼓励自主创新为目标,认真做好专利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邀请专家深入教育、卫生等系统进行专项服务和现场指导。年内申请专利150件以上,授权120件以上。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大项目建设创造着 “神话”,中小企业遍地开花,新农村建设一马当先…… “汶上速度”背后那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让弥足珍贵的汶上精神更加丰厚,让我们不能不对这个曾经落后的地方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