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威海市科技局重点采取五项措施,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与中科院合作的新模式。为充分发挥中科院雄厚的科研和人才资源,密切与中科院的合作,威海市科技局以龙头企业—威高集团为依托,积极与中科院探索成立“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使双方真正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共同体。4月29日,中科院、省科技厅、威海市政府、威高集团共同签订了“中国科学院—威高集团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合作协议,四方决定连续10年每年共同出资3000万元,设立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通过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开展全方位的人才、技术、项目合作。
二是抢占先机,积极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今年以来,先后以三角集团为依托,在全国发起成立了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威海拓展纤维为依托,在已创建省级联盟的基础上,积极筹备创建国家级联盟。目前,全市已成立市级以上联盟4家,共邀请和吸纳国内相关领域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50多家龙头企业作为成员单位。
三是搭建平台,力促产学研合作活动见实效。结合各市区产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院所搭建合作平台,组织召开了“ 2010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共邀请28所高校、科研院所120多位专家参加,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6项,其中水产品养殖加工方面的技术合作占了约“半壁江山”,通过合作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确保优势产业在“蓝色经济”中持续发力,实现转型升级。近期,将与乳山市政府共同主办一次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届时中科院、大连理工等16家高校院所、50余名专家参加,通过前期的对接,已达成30多个科技合作意向,预计签约项目将达到10项以上。年内,还将推动我市与2—3家高校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促成企业签订一批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协议。
四是基地、项目并举,推动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今年该市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省科技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中小企业新材料产业集群试点示范市”,威海高新区被认定“国家火炬计划办公自动化设备特色产业基地”,全市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不断优化。5月份,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耐磨材料产业化基地落户乳山,该基地总投资1.5亿元,主要用于生产高速列车刹车盘、铁路道叉和矿山用耐磨材料等产品,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双方还将共建多层次的研发平台,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此外,积极推荐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目前已有6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得无偿经费支持2963万元,这些项目完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其中,威海华东数控与德国希斯庄明公司合作的“高档超大型超重型数控机床的合作制造”项目,争取无偿经费800万元。该项目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五种类型高档、超大、超重型数控机床,有效解决制约我国该类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瓶颈。
五是健全研发机构,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今年,该市广泰空港、乳山造船等8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了研发机构,至此全市近40家企业共建了各类研发机构。目前,全市在建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山东省首批院士工作站6家,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先后与40多名两院院士建立了联系或合作关系。近期,威海拓展纤维、三角集团、威高集团3家企业,又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企业重点实验室”,标志着该市企业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汤镇颢)
一是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与中科院合作的新模式。为充分发挥中科院雄厚的科研和人才资源,密切与中科院的合作,威海市科技局以龙头企业—威高集团为依托,积极与中科院探索成立“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使双方真正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共同体。4月29日,中科院、省科技厅、威海市政府、威高集团共同签订了“中国科学院—威高集团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合作协议,四方决定连续10年每年共同出资3000万元,设立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通过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开展全方位的人才、技术、项目合作。
二是抢占先机,积极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今年以来,先后以三角集团为依托,在全国发起成立了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威海拓展纤维为依托,在已创建省级联盟的基础上,积极筹备创建国家级联盟。目前,全市已成立市级以上联盟4家,共邀请和吸纳国内相关领域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50多家龙头企业作为成员单位。
三是搭建平台,力促产学研合作活动见实效。结合各市区产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院所搭建合作平台,组织召开了“ 2010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共邀请28所高校、科研院所120多位专家参加,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6项,其中水产品养殖加工方面的技术合作占了约“半壁江山”,通过合作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确保优势产业在“蓝色经济”中持续发力,实现转型升级。近期,将与乳山市政府共同主办一次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届时中科院、大连理工等16家高校院所、50余名专家参加,通过前期的对接,已达成30多个科技合作意向,预计签约项目将达到10项以上。年内,还将推动我市与2—3家高校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促成企业签订一批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协议。
四是基地、项目并举,推动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今年该市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省科技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中小企业新材料产业集群试点示范市”,威海高新区被认定“国家火炬计划办公自动化设备特色产业基地”,全市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不断优化。5月份,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耐磨材料产业化基地落户乳山,该基地总投资1.5亿元,主要用于生产高速列车刹车盘、铁路道叉和矿山用耐磨材料等产品,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双方还将共建多层次的研发平台,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此外,积极推荐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目前已有6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得无偿经费支持2963万元,这些项目完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其中,威海华东数控与德国希斯庄明公司合作的“高档超大型超重型数控机床的合作制造”项目,争取无偿经费800万元。该项目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五种类型高档、超大、超重型数控机床,有效解决制约我国该类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瓶颈。
五是健全研发机构,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今年,该市广泰空港、乳山造船等8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了研发机构,至此全市近40家企业共建了各类研发机构。目前,全市在建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山东省首批院士工作站6家,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先后与40多名两院院士建立了联系或合作关系。近期,威海拓展纤维、三角集团、威高集团3家企业,又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企业重点实验室”,标志着该市企业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汤镇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