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创新型国家建设迫切需要方法创新

2010-03-30 16:12:44   作者:记者 潘庆照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3月24日,2010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在济南举行,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作了“创新方法与自主创新”的大会主题报告。“回顾人类发展历史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历程,每一次重大跨越和重要发现都与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创新密切相关,离开了创新,人类社会不可能向前迈进,科学技术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步!”刘燕华的报告斩钉截铁;“创新包括思维、方法和工具三个方面的创新,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统称为‘创新方法’。”刘燕华对创新方法给出了准确的界定。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刘燕华明确指出,目前,科学思维、方法、工具的创新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科学方法创新越加显得重要。
    我国创新方法的现状如何?加强创新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意义在哪?我国推进创新方法工作的出路在何方?论坛上,刘燕华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四大因素影响我国创新方法


  刘燕华表示,回顾历史,从春秋至明初,我国的科学技术始终保持着持续的发展,很多技术遥遥领先于欧洲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自16世纪中后期开始,我国逐渐失去了作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地位。自20世纪中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引入现代科学分析与论证的理性思维和方法,这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科学技术中的地位。但从目前的科技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看,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及能力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科学思维创新不足、民众科学素质的相对缺乏以及科技手段与方法上的落后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在具体的科学领域,我国对现代科学方法的掌握大多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从支撑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仪器设备状况看,我国也与国家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等离子质谱仪、核磁波谱仪、高档激光干涉仪等,我国基本处于空白。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科技发展以跟踪模仿为主,自主创新较少。据统计,目前中国大陆获得的美国专利授权量只占其总数的0.12%,而专利的申请以及获取专利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事实证明,目前我国的多数学科发展滞后,属于世界领先的学科很少。
    影响我国创新方法的因素有哪些?刘燕华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首先,教育方式不利于创新方法,严重影响科研活动中思维的创新,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灌输式、记忆式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主要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缺少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方面的引导和训练。其次,我国科技界对创新方法的认识与关注程度不够,国内大多数专业学术期刊很少发表关于本领域科学思想与方法的理论性论文,国内大多数专业教科书没有对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发展及其演变进行系统的介绍,也很少有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本学科的科学方法展开讨论。我国科学方法游离在科学研究之外,研究方法学的大多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方法研究和方法应用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在一些课题申请书中,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重视不够,甚至只简化为研究步骤。第三,目前的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不利于创新方法,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评价方式、科研院所对科研人员研究能力的评价标准有失全面性。同时,过分强调科研成果数量而忽视成果质量。在课题立项和评审过程中,往往强调研究成果近期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对基础性的科学思维方法与工具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第四,我国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不够。创新方法是前瞻性、基础性、公益性的科技能力建设工作,是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的重要方面。在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发展的经费中有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支持科学方法和科学仪器,而在我国,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对这方面研究项目的支持很少,甚至没有。  

 
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创新方法   


  刘燕华介绍,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科学技术与仪器设备,这对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只引进而不注重方法与技术的创新,势必削弱自主研发能力,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根本途径,而创新方法是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研究思维、方法和工具上的突破与创新不仅意味着进入并占领科学研究的前沿和战略制高点,而且意味着向新的领域、新的方向开拓时占据了先机,具备了跨越发展的竞争优势。
    刘燕华表示,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科技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企业科技的自主创新。企业为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必然以开拓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为经济目的,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企业的这种技术创新行为本身就是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探索与新仪器、新设备生产的行为。可以说,科学思维与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不仅为企业研发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而且科学思维和方法研究及其与先进科研仪器的就诶和能够大力增强企业研发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普及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公民的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自主创新、科学发展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还与社会文化环境和广大公众的科学素养高低紧密相关。

 
抓住 “三个层面”开展创新方法工作  


  刘燕华表示,创新方法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开展创新方法工作的总体思路应该是:抓住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三个层面”,重点面向科研机构、企业、教育系统“三个对象”,积极推进技术、管理和体制的创新。
  首先,要加大对创新方法的投入力度,引导与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创新方法工作,在科研成果评价与科技奖励上,向有重大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和工具性创新的研究倾斜,在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提高我国自主研发的科学仪器应用水平。其次,系统地组织开展创新方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与此同时,针对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蕴涵重大科技突破的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方法工作。第三,从教育和人才使用机制的改革入手,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构建新型的基础教育培训体系,在高等教育中增加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方面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充分发挥选拔和使用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同时,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和文化氛围。第四,重点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生产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有针对性的创新方法培训教材,并在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创新方法师资培训。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对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主要研发人员进行试点培训。第五,加强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同时,加强与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的合作,让创新方法在公众中广泛传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