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转移转化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技术领域创新为突破点,加大项目研发投入,加强技术联合,重点围绕华太电池、宏艺科技、三丰化工等龙头企业,突出抓好了镍氢二次电池、水泥外加剂、新型高效抗氧剂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研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加快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嫁接改造的步伐,先后在建材、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提升项目30多个,应用新技术40多项,开发新产品100多个,推进传统产业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
加速建设高层次创新载体,推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和帮助企业与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委托研发、技术转让、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明确科研攻关的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共同开发新上项目,邀请高校专家共同介入重大项目的前期培育、过程控制和产业化开发过程,提高全区重大科技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加速集聚高端创新人才,推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灵活运用选任、聘任、互换等多种方式,加强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的引进与交流,全区引进各类高层次技术人员1151人,聘请外国专家12人。通过聘请外国专家、高层次学者来我区合作,两年来共解决技术难题攻关项目35个,实施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个,其中10多项列入国家、省部级技术创新计划,高效复合生料速烧剂、节能环保型工程油缸、SK-626抗氧剂、数控液压活塞杆镗铣床等重点高新技术项目实现了产业化开发,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崔安明)
加速建设高层次创新载体,推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和帮助企业与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委托研发、技术转让、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明确科研攻关的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共同开发新上项目,邀请高校专家共同介入重大项目的前期培育、过程控制和产业化开发过程,提高全区重大科技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加速集聚高端创新人才,推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灵活运用选任、聘任、互换等多种方式,加强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的引进与交流,全区引进各类高层次技术人员1151人,聘请外国专家12人。通过聘请外国专家、高层次学者来我区合作,两年来共解决技术难题攻关项目35个,实施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个,其中10多项列入国家、省部级技术创新计划,高效复合生料速烧剂、节能环保型工程油缸、SK-626抗氧剂、数控液压活塞杆镗铣床等重点高新技术项目实现了产业化开发,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崔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