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哈工大(威海)实现部省市三方共建

2010-02-09 16:32:59   作者:记者 周传虎 通讯员 张玉芹 邱惠妍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政府、威海市政府三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签字仪式在济南举行。三方共建协议的签署将为哈工大(威海)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协议签署后,哈工大(威海)将继续依托哈工大的人才和学科优势,依托区域经济优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加强学科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建设好船舶与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及电子信息、汽车等学科和专业,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育一流创新人才,办一流特色学科”的发展目标,为山东省蓝色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副省长黄胜,威海市市长孙述涛、副市长梁良,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权、校长王树国等出席签字仪式。仪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陈小筑主持。
  姜大明省长介绍了山东省近年的发展成就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充分肯定了哈工大(威海)在山东省教育、产业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列举了哈工大利用学科和人才优势服务山东省的部分重大项目,希望学校今后积极参与,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及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求发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此次工信部与山东省、威海市共建哈工大(威海)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工信部包括国防科工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的合作,积极推动共建结出丰硕成果。同时,他希望哈工大(威海)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三方共建的大好机遇,立足山东威海,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作用,为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建设,为山东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做出更大贡献。
  根据三方协议,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哈工大(威海)为桥梁,围绕山东省关于蓝色经济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与山东省的产学研合作。调整哈工大(威海)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建设好船舶与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及电子信息、汽车等发展蓝色经济急需的学科和专业,加快相应学科和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在招生计划和录取分数线上向山东省倾斜,为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山东省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哈工大(威海)建设和发展的力度,在人才培养、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和就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对哈工大(威海)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继续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在投入6000万元的基础上,继续给予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威海分院(威海市创新技术研究院)资金与政策支持。威海市政府在全面落实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十一五”期间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哈工大(威海)的支持力度,对哈工大(威海)的规划与建设、土地使用与拆迁、基础设施配套与相关基本建设费用减免等,继续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继续履行“十一五”校地共建协议所确定的支持项目,对服务于威海市的重大科技项目给予资金和条件支持,促进哈工大与威海市、山东省产学研的深入发展。
    参加此次签字仪式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司长屠森林,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展计划司司长鲍广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与质量司司长李本正,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党委书记李绍滨、校长冯吉才,省政府秘书长张万青、副秘书长蒿峰、司安民,省教育厅厅长齐涛,省国防科工办主任王超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