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科技局参加全省科技“两会”后,认真学习会议文件精神、结合东营实际深入思考和讨论,全力做好2010年全市科技工作,
明确目标任务。以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为主线,善始善终地完成好市委确定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十二个重大课题之一——“东营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研究”任务,在邀请科技部调研室、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实地调研、召开课题研讨会、帮助完成论证稿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六七六五”工程,即以组织实施“六大科技工程”为抓手,集中力量开展“七个专项行动”,建设“六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打造“五类特色产业园”,为做好2010年乃至“十二五”的科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五个平台”建设。一是,通过建设国家石油装备工程中心、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中科院研究生实训基地等,打造技术创新平台、人才聚集平台,用好研究院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年内建成投用面积3万平米;二是,以创建国家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市级计划向基地集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建设石油装备、盐化工、子午胎特色产业基地,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三是,以国家大学科技园特别是“生态谷”为重点,加快建设市场化园区运作平台,加强东科源泰创业投资公司建设,努力增资扩股,争取省科技创业引导资金支持,策划成立科技企业小额贷款公司,提高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四是,以实施信息科技特派员行动为重点,加快建设农村科技信息便民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支撑引领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五是,以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为重点,建设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提升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
转变工作方法。一是,转变思维方式,树立市场观念。努力做到“五变”:变“等靠要”为“闯试冒”;变线性思维为发散思维;变孤立开展创新服务为协同开展创新服务;变“花钱”搞科技为“赚钱”搞科技;变行政主体推动工作为主导为市场主体推动工作为主导。二是,制订《抓住历史机遇,增强市场化观念,实现科技工作方法创新的实施意见》,实行“1+1”的工作模式,即一个行政科室配套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或社团法人机构,实现科技工作市场主体实体化运行。三是,改革工作人员考核机制,以百分制为基准,把实际所作贡献纳入干部评价体系,“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引导全局注重资本运作和载体建设、注重策划包装和市场调研。四是,加强素质培训,提升科技管理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策划管理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规范服务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五种能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东科)
明确目标任务。以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为主线,善始善终地完成好市委确定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十二个重大课题之一——“东营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研究”任务,在邀请科技部调研室、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实地调研、召开课题研讨会、帮助完成论证稿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六七六五”工程,即以组织实施“六大科技工程”为抓手,集中力量开展“七个专项行动”,建设“六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打造“五类特色产业园”,为做好2010年乃至“十二五”的科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五个平台”建设。一是,通过建设国家石油装备工程中心、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中科院研究生实训基地等,打造技术创新平台、人才聚集平台,用好研究院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年内建成投用面积3万平米;二是,以创建国家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市级计划向基地集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建设石油装备、盐化工、子午胎特色产业基地,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三是,以国家大学科技园特别是“生态谷”为重点,加快建设市场化园区运作平台,加强东科源泰创业投资公司建设,努力增资扩股,争取省科技创业引导资金支持,策划成立科技企业小额贷款公司,提高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四是,以实施信息科技特派员行动为重点,加快建设农村科技信息便民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支撑引领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五是,以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为重点,建设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提升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
转变工作方法。一是,转变思维方式,树立市场观念。努力做到“五变”:变“等靠要”为“闯试冒”;变线性思维为发散思维;变孤立开展创新服务为协同开展创新服务;变“花钱”搞科技为“赚钱”搞科技;变行政主体推动工作为主导为市场主体推动工作为主导。二是,制订《抓住历史机遇,增强市场化观念,实现科技工作方法创新的实施意见》,实行“1+1”的工作模式,即一个行政科室配套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或社团法人机构,实现科技工作市场主体实体化运行。三是,改革工作人员考核机制,以百分制为基准,把实际所作贡献纳入干部评价体系,“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引导全局注重资本运作和载体建设、注重策划包装和市场调研。四是,加强素质培训,提升科技管理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策划管理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规范服务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五种能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