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壮丽70年|农科驿站助力乡村振兴的邹城探索

2019-05-10 09:53:15   作者:刘梅梅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每年四月,是桃树开花坐果的关键期。可往年这时,也都是邹城大束镇葛炉山村村民最头疼的时候——害怕发生“蚜虫灾害”。“因为不懂技术,治不了。”葛炉山村党支部书记李伟说。然而,从去年开始,不一样了,因为村里来了个“孙站长”。

       “家门口这个农技站,‘实惠’!”
       李伟说的“孙站长”是邹城市科技局为葛炉山农科驿站请来的全职驻站专家孙云政。退休前,孙云政是蒙阴县岱崮镇果业站站长,有名的农艺师。
       桃是葛炉山近年来的主要产业。然而,由于缺乏技术,每年春天桃树都面临蚜虫的威胁,桃农束手无策。2017年春天,许多村民治虫无望都把桃树刨了,打算另谋出路。
       “孙站长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李伟说,孙云政一来就为大家找到了治虫的方法,解决了大难题。
       李伟告诉记者,两年来,孙云政不仅解决了农户桃园管理的技术问题,还为村里引进了优质的新品种,使得乡亲们的桃园每亩增收近万元。如今,村里的桃树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1700多亩,还在持续扩大。“建在家门口这个农技站太‘实惠’了”。李伟说。
       李伟告诉记者,农科驿站的建设为村里带来的不仅是增产增收,驻站专家还通过田间地头指导、教室上课等方式为村里培养了一支30余人的技术队伍。“周围村看到我们发展得好,也纷纷跟随,遇到技术难题,我们就去帮着指导。”李伟说,葛炉山的这个技术人才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类似的还有大元村农科驿站。该驿站聘请潍坊市博森·康禾莓园总经理苏明奇作为驻站专家帮助村里发展草莓栽培。该村有着多年的草莓种植历史,但面临着品种单一退化、市场销路不好的问题。建站一年多来,苏明奇通过引进白雪公主、小白、咖啡草莓等多个优质品种,建设优质草莓苗繁育基地,不仅丰富了当地草莓品种结构,也大大改善了草莓苗的品质。同时,该基地的建设还填补了当地草莓育苗产业的空白,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这是个多赢的事儿”
       “建设农科驿站,受益的不止村民,还有我们。”赵敬聪是邹城恒发菌业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2018年受聘到石墙镇西纸坊村农科驿站任驻站专家。她告诉记者,入站后,帮村民致富的同时,公司的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都可以得到推广示范,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这是个多赢的事儿”。
       西纸坊村位于邹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距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恒发公司较近。发挥这一优势,该驿站采用“园区(研究院、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研究院和企业的技术带动作用,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引领示范西纸坊村发展珍优食用菌新品种玉木耳设施栽培,助推产业结构调整。
       该驿站由科技局支持建设了6个玉木耳栽培示范棚,作为扶贫基地。其中,由恒发公司租赁2个棚进行示范,其他4个由村民认租。村集体与恒发公司签订协议,由公司为村民提供低价优质菌包及免费技术服务,并回收符合标准的玉木耳干品。
       “通过这个平台,村民、村集体、企业实现了共赢,这个模式应该大范围复制推广。”西纸坊村党支部书记杨福伟说,通过驿站示范带动村民发展珍优食用菌栽培产业,土地亩均产值比原来种小麦、玉米提高了30倍以上。“下一步计划通过驿站与企业合作发展食用菌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

       可“复制”的农科驿站
       邹城科技局分管农业科技的副局长肖炳连告诉记者,在看到葛炉山、大元等几个村的农科驿站运行效果后,张庄镇、香城镇等也纷纷找到科技局催促赶快建站。
       今年4月,又有三个分别以发展大樱桃和苹果为主的农科驿站即将启动,科技局工作人员正在各地奔波联系专家。其中,4月22日,田黄镇农科驿站驻站专家——科技局从沂源请来的农艺师毕四庆已经到岗。该镇发展苹果产业刚过三年,正处于“向技术要效益”的关键时期,农科驿站的及时建设为村民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都是林果产业,有葛炉山的经验作借鉴,这些驿站建起来就更顺畅。”肖炳连说,科技局在存在类似情况的村镇之间实行了模式的“复制”,让好的经验得到快速推广,让科技的力量快速覆盖更多区域,加快助力乡村振兴的步伐。
       据悉,2016年以来,邹城按照“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精准扶贫、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定位和生态农业镇“一镇一站一特色”的建设思路,结合产业实际,突出问题导向,选取急需技术致富、产业脱贫的重点村,逐步探索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科研机构、种养殖大户等建站模式,采取“重点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形式,积极推进全市农科驿站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农科驿站16家,基本实现生态农业镇全覆盖。

       “我在这待得安心”
       “驿站建起来了,专家引来了,还要让他们留得住、靠得上,安心工作。”肖炳连说,为此,科技局探索性地推出了多项举措。
       其中,为了用好、留住人才,采取了“一站一专家一示范基地”的建设思路:每个驿站为驻站专家至少建设一处示范基地,并结合产业实际,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比如,在葛炉山村,流转15亩土地为孙云政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全权交由孙云政管理运营,并且前两年免除土地租金,从第三年开始,将示范基地纯收入的30%作为村集体分红收入,剩下的70%全部归孙云政个人。在大元村,流转40亩土地为苏明奇建设草莓育苗基地,繁育优质草莓苗;帮其成立邹城正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租赁草莓种植大棚2座,用以引进新品种;同时还牵线帮大元村与正润公司签订协议,公司优先为村民提供质优价低的草莓种苗及配套技术。
       “这样就既保证了专家工作的正常开展,又为其提供了收入保障,建立了驿站运转的长效机制。”肖炳连说,大元村草莓基地已实现年纯收入40万元,带动创业群众20余户。
       同时,为了让专家安心工作,邹城不仅设立专项资金发放薪酬,还在硬件及生活设施配套方面做到了无微不至:设立专家工作室、科普培训室、实验工具室,配置办公桌椅、电脑、教学电视及基本的实验和交通代步工具;配备专家休息室、厨房、空调、冰箱等。
       “我觉得在这里工作,很安心、满足。”葛炉山村农科驿站驻站专家孙云政说,去年他把老伴儿接到了驿站一块儿帮着村里打理果园。他笑言,等自己老了,还要让儿子来接班儿,继续为葛炉山村服务。
       助推乡村振兴,科技发挥着关键作用。多年来,如何有效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让“科技之根”在乡村扎实、扎深,一直是政府、企业等各方力量都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在理念上创新、在模式上创新、在机制上创新,如今,经过三年的探索,邹城通过多个特色农科驿站的建设运行,一套让科技切实发挥实效,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乡村振兴模式逐渐酝酿雏形。(记者 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