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风景这边独好

——黄三角农高区致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019-04-30 14:39:28   作者:张颖辉   点击:
0

黄三角农高区蹲点调研④
 

       冬去春来,杨柳吐青,春风吹皱了山东省农科院黄三角试验示范基地静静流淌的河水,也吹绿了大片大片的田野。田野里,冬小麦早已返青,菠菜苗也开始吐翠。过去曾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单个农户,从新社区走出来,沿着宽阔干净的马路,向农高区内一家家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的企业走去……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定要姓“农”,要坚持聚焦“三农”主题,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姓“农”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是否增效,农民是否增收是黄三角农高区的重要使命。自成立以来,黄三角农高区立足“三农”,用科技实力打农业“硬仗”,不断探索让“一产”变“新六产”的有效路径。


       科技成果“试验田”强了农业
       Q37、218、104……每垄庄稼都有着自己的编号,各垄之间长势参差不齐、对比鲜明——在山东省农科院黄三角试验示范基地,随处可见来自全国不同科研院所种下的试验田。
       承接科研试验,是山东省农科院黄三角试验示范基地的重要任务之一。一组数据记录着该基地在此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2017年,35个科研团队在基地开展了耐盐碱品种鉴定、盐碱地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科研试验,涉及各类科研项目42项;2018年,共有53个科研团队在基地开展了耐盐碱品种鉴定、盐碱地改良、水-肥-盐一体化综合调控机理与技术模式等科研试验,涉及各类科研项目47项。截至目前,已有442名科研人员到基地开展科研试验,涉及作物种类48种,品种944个,技术23项。
       众多科研团队前来试验,农高区优势何在?
       在试验示范基地,一排排崭新的共享单车给出了答案。
       “这些共享单车是专门为前来试验的科研人员准备的。基地面积不小,骑车去试验田省时省力,能提高不少效率。”省农科院黄三角试验示范基地管委会主任贾曦介绍,“省心、省钱、省时”是基地服务科研人员的核心。目前,已建立起科研试验、农机作业和后勤保障三支科研服务队伍,全力服务科研试验。此外,基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开通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APP客户端、24小时服务热线,以加强同科研人员互动联系。同时,还设立了“巡察日”制度,增加试验方案研商、接送站、农资代买、劳动防护等。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黄三角农高区作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田”,不仅在地上进行着试验示范,还发力于“天空”。
       害虫是农作物的噩梦,不论是北上还是南下,90%以上的迁飞害虫都要途经山东。眼下,省农科院团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合作,将黄三角农高区作为技术研发中心和指挥中心,在山东周边构建起了一堵立体的“防火墙”——采用高分辨相控阵雷达与多频段全极化雷达相互分工,运用种群迁飞精准模拟与预警、空中实时监测与打击一体化、迁飞成虫花源性食物高效诱捕等多项技术,可将害虫精准拦截并消灭。

       “新六产”示范区富了农民
       以科研开发为引领,建立“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能源利用—有机果蔬—生态旅游”绿色循环体系,大地乳业正在尝试用一杯牛奶诠释农业新六产的内涵。
       在牛奶上做文章,黄三角农高区的产业链远不止此。
       乳铁蛋白生产企业在全球屈指可数,而国内乳铁蛋白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一直依赖进口。
       躬耕乳免疫蛋白分离提取技术研究十二年,英籍华人方存林教授带领团队解决了牛乳免疫蛋白分离提取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极大地保证了牛乳蛋白的活性。去年,他所在的东营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生产许可,成为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高纯度乳铁蛋白生产商与供应商。
“荷兰、新西兰生产的乳铁蛋白是以生产奶酪的副产品乳清水为原料,而瑞达生物生产的乳铁蛋白是从牛奶中直接提取,极大地保证了乳铁蛋白的活性。”瑞达生物负责人介绍。
       这条以牛奶为原料的产业链仍在黄三角农高区继续延伸。眼下,方存林团队与合作伙伴还完成了乳铁蛋白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病和轮状病毒引发的小儿腹泻两个国家一类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新六产”的本质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拉长农民增收产业链,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
在黄三角农高区,与上述产业链一起诠释“新六产”的,还有另一条以金孢虫草为原料的农产品产业链。
       金孢虫草,素有虫草界“黄金”之美誉,其药效与野生冬虫夏草极为相似,其中一些主要营养及药物成份还要高于冬虫夏草。黄三角农高区驻区企业美奥生物通过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合作,不仅将金孢虫草种在了车间,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还研发出多种精深加工产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基础。在黄三角农高区,随着涉农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带动了更多的农民致富。
       记者采访上述几家企业期间,几乎随处可见前来打工的区内农民。与过去主要依靠贫瘠的盐碱地吃饭不同,现在他们既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又增加了收入。“比自己出去找活强多了,不用风里来雨里去,自家地里的农活也不耽误!”不少农民这样评价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
       为培育更多的现代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带动广大农民走上致富道路,黄三角农高区不断引进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国内外知名教育培训机构,截至目前,已先后培训高技能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黄三角”力量美了农村
       站在黄三角农高区办公大楼向东望,一片新社区高楼林立,阳光正洒在明亮的玻璃窗上。黄三角农高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是区内村庄的新社区,目前社区内幼儿园、学校等均已启用。而在此之前,村子里的农民长期住在破旧的老屋里。
       “农村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在此方面,黄三角农高区正在不断加快建设生态美丽乡村的步伐。农高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实施乡村“美化、净化、亮化、绿化、硬化”行动,积极探索清洁能源供给、生态环境治理、高效公共服务等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已累计完成6770户农村旱厕改造任务、24户危房改造任务和45个村燃气“村村通”工程,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之前村里根本没有像样的路。现在不光路通了,还住上了新社区,啥条件都好起来了。”在省农科院黄三角试验示范基地,50多岁的牛大爷一边栽种院子里的绿化树苗,一边开心地对记者说。
       “评价示范区建设是否成功,关键是要看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是否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是否增长了,农村是否更美了。” 黄三角农高区正在开展以及将要开展的系列工作,有力地践行了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的这一论述。
       农高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黄三角农高区将继续加强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落地生根,加大和国内各大园区融合共建,共同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更好地服务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记者 张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