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创新引擎提速高质量发展

——2018年山东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2019-02-19 09:27:41   作者:高家涛 通讯员 马文哲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今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京颁出,山东共25个项目获奖,获奖数量、质量和覆盖领域均上新台阶,且首次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合作奖全覆盖。
       国家科技奖是我国最权威的政府科技奖励,也是对科技创新水平的一次检阅。山东此次获得突破,也印证了过去一年及近年来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过去一年山东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还可从下列数字中看出:截至2018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7%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600余家,总数达到8900家左右,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856.8亿元,同比增长58.2%……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科技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强化供给——科技创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制定出台《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有效提升技术创新供给质量;以“十强”产业重点企业为依托,试点建设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积极谋划实施大科学计划,先期启动“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项目;聚焦“十强”产业,在16个领域持续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对央地联合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配套经费支持;对牵头承担或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给予每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经费资助……
       当前,山东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过去一年,省科技厅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发展,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努力提供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在各类科技计划支持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要突破。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全部采用自主芯片研制的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落成启用,被誉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研发出全球计算性能和密度最高的AI服务器AGX5,全国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超过50%。高端装备领域,高性能机器人控制系统、军用机器人等研发取得重要进展,电力机器人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M55J高强高模碳纤维在航天领域实现进口替代,T800级高强中模碳纤维实现工程化生产,2026高强高韧耐腐蚀航空机翼铝合金在国家大飞机上实现应用。医养健康领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1.1类新药“乐复能”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我国第一个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海洋新药“971”三期临床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现代农业领域,小麦基因编辑技术取得新突破,为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目标基因大规模精准改良提供技术和工具。
       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显著成效,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突破,带动形成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为龙头,以1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国家级源头创新平台体系。2018年我省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立项达到2008项,资助经费近10亿元,位列全国第八位。
       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方面,我省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等各类产学研创新平台达130多个,促进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有效向我省聚集。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018年,山东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第二届山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拟补助优胜企业重点研发计划经费6915万元。与此同时,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企业科技特派员“千人服务千企”三年行动计划、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举措,提高企业研发积极性,引导企业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据统计,2018年全省2088家企业享受省市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8.7亿元。2017年全省共有7950家企业享受到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总额达256.41亿元。
       各项政策综合作用下,我省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600余家,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为新旧动能转换贡献了积极力量。
 
       优化布局——山东特色区域科技创新高地隆起
       过去一年,山东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重点区域科技创新工作,优化重点区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培育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和新兴产业,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向海而兴,经略海洋。2018年,山东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为核心支撑,巩固我省海洋科技创新全国领先优势,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2018年度共安排8亿元省级财政科技资金,重点支持透明海洋等5个技术创新工程、海洋大数据中心等5个重大科研平台以及核心人才队伍引进工作。
       重大科研成果产出成效显著:“透明海洋”“问海计划”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顺利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直接经费2亿元的重大研究计划给予支持;“海燕-10000”水下滑翔机最大工作深度达到8213米,创世界纪录;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科研实力已跻身世界海洋科研领域前五强。
       与此同时,省政府与中科院、青岛市共建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省政府印发《关于共建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推进方案》,2018年度安排省级财政资金2亿元,支持“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协同创新平台”等5个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中科院还将整合院属13家研究机构力量入驻我省,加快打造以山东为总部、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基地。
       在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我省积极加快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区,多方入手,全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充分发挥黄三角农高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省政府与中科院共同启动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工作,汇聚中科院10家以上院属科研院所力量,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盐碱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与此同时,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生物育种加速器、中以农业科技生态城等创新平台建设也在全力推进,并日益发挥出积极作用。
       以黄三角农高区为龙头,我省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建设卓有成效。省级农高区总数达到16家,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高区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更加健全,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蓝”“黄”之外,还有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区。
       我省积极发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先行区。2018年预计示范区新注册企业超过2万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万亿元,财政收入1050亿元,出口总额1600亿元,区内6个国家高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对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积极推动高新区加快“以升促建”,日照高新区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高新区升级现场考察,菏泽、聊城、潍坊(寿光)高新区列入考察范围,助推加快实现17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目标。
 
       集聚人才——磁场效应凸显  创新活力迸发
       2018年9月8日,首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济南举行,80名优胜人选获得表彰。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大赛是山东首次通过“以赛代评”方式,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类遴选程序和支持方式做出调整。
       此次大赛也是山东按照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要求,以支持“十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为主线,加快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引进,积极构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局面的一个缩影。
       为加快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我省深入实施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2018年遴选科研院所领域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科技创业类108人。组织2018年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项目初步遴选工作,为我省半导体产业发展引进2名顶尖人才。同时,积极推荐优秀人才申报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共有63人(项)入选。在中组部公布的第三批“万人计划”中,我省共有96人入围,其中由省科技厅推荐入选的占71.9%。此外,2018年新备案院士工作站123个,总数达到547个,柔性引进304名院士。
       在外国人才智力引进方面,全年引进到我省工作的外国人才达4万多人次,新建10家国际人才海外联络处和2家海外引才工作站,引才渠道布局更加完善。同时,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引进56个项目来鲁落地。稳步推进“外专双百计划”工作,评选出团队项目22个、个人项目23个,其中外籍院士15名,重大工程引才的磁场效应初显。
       “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
       我省积极丰富高层次人才支持方式。2018年成功举办中国山东第十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成功对接人才合作项目3661个,为20名专家颁发省政府“齐鲁友谊奖”;举办外国专家建言会,邀请24名高层次外国专家为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首次举办海外创新创业大赛,为海内外各类高端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发展,举办3期“高层次外国专家齐鲁行”活动,邀请100余名外国专家来我省对接洽谈,达成合作意向300余项。
       在优化科技人才创新环境方面,印发《关于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探索建立荣誉激励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科技人才支持机制,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支持力度,十个创新工作室团队总人数达到262人。
       此外,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科研人员兼职创业、产学研合作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改革政策得到落实,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惠及民生——加快成果转移转化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过去一年,山东省科技厅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快农业和社发等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步伐,促进更多科技成果惠及群众,努力以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农业科技方面,制定出台《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科学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科技支撑。从种业源头创新和现代种业提升入手,组织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南种北繁)、精准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从源头上支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科技创新强有力的支撑下,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例如,包振民院士团队创建了国际上首个基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的贝类遗传评估系统,成为支撑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我省自主选育的“济麦22”,具有产量潜力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连续9年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省科技部门积极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实现全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科技指导人员服务全覆盖。布局建设10个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定期组织开展专家基层行活动,选派200名专业人员到重点县(市、区)开展技术服务,为贫困村培养一支不走的乡土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开展黄河滩区科技帮扶,精准制定滩区生产发展科技帮扶工作方案,落实“一县一策”帮扶措施,探索建立产业帮扶、就业扶贫、科技扶智等多元化科技帮扶新模式、新路径,对口帮扶村镇生产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促进科技成果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启动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认定12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完善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大会,加速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强化“环保溯源治理”等环境保护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推动环境科技由末端治理技术向源头控制技术转变,高质高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有关工作。此外,还通过定期发布《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推广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等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等举措,为“绿水青山”贡献出了科技力量。
 
       深化改革——着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2018年11月,《山东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印发,这是我省深化重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项重要举措。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要求,2018年山东持续深化重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部门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重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在制定出台《山东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后,又配套制定出台《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等,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奖励制度。
       此外,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科研诚信管理过程全覆盖;为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布局在济南市组建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创新创业共同体;为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研究起草了《山东省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统筹谋划和整体设计;印发《关于加快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意见》,成立山东省技术转移联盟,建设完成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全省技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构建“四梁八柱”科技体制改革框架基础上,我省部分重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
       “放管服”改革方面,按照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发展服务最优“三最环境”的目标,突出科技工作特色,着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全面开展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和动态调整,分别取消、下放、修改1项行政权力,目前科技厅现有行政权力事项减少到55项。科技管理服务方式创新上,探索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发挥科技评价指挥棒作用,调动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在今天的山东,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日益完善,相关服务全面优化。
       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23家(国家级84家)和众创空间632家(国家级198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5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累计毕业企业9022家。全年省级财政将发放创新券2300万元,带动800余家企业使用创新劵6700余次,投入研发经费5000余万元。在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方面,已有11个市设立市级风险补偿金,省市补偿资金规模达到4.1亿元,确定合作银行30家,全年共为135家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授信额度7.8亿元,贷款总额达6.4亿元,有力支持我省创新创业的蓬勃开展。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我省经济发展进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为基本特征的新常态,为科技创新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山东省科技厅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平台、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牵引作用,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为实现“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记者 高家涛 通讯员 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