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连连叫好的背后

——山东省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技术成果对接活动智能装备制造专场侧记
2018-09-07 09:55:16   作者:张颖辉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类似于山东省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技术成果对接活动智能装备制造专场的对接会,王超并非第一次参加。作为浙江大学的一名科研人员,他曾多次参加技术对接活动,以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但此次对接会还是让他连连叫好。

 

       好在精准:供需双方无需“大海捞针”
       能够对“身怀绝技”的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的“特种机器人技术”,三维重复定位精度小于3微米的“高精度多传感器智能检测装备”……在这场让王超等科研人员点赞的对接会上,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带来的一批前沿技术成果先后亮相。与之对应的,170多家企业带着需求而来,力求破解各自的发展瓶颈。
       如果像不少对接会一样,各领域技术成果蜂拥而来,企业“大海捞针”,必定不会让参会者满意。此次对接会,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精准。
       精准首先体现在领域的划分上,这也是本次山东省技术成果对接系列活动的共同特点——按产业类别组织开展,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直击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此次邹城举办的智能装备制造专场正是其中之一。
       精准还体现在成果与需求均剑指行业共性难题。
       “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共性基础研究”、“轮胎自动码垛分拣机器人”、“浮动打磨恒力矩系统的力矩控制软件及空间算法”、“柔性示教人机协作技术”……前期,省科技厅发挥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网络服务作用,征集、汇总了智能装备制造专场“十大技术成果”与“十大技术需求”,旨在让对接更精准。与会专家认为,这些项目大多为当前行业内的共性难题,有难度,但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均对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度重视,但在实践中,成果转化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最大的难点在于双方缺乏信任。”王超告诉记者,之前自己去企业推广技术,企业往往心存怀疑,路没少跑,效率却很低。在他看来,企业和科研单位本身是两个生态圈,缺少沟通渠道。“由政府牵头举办对接会,就相当于打通了这一渠道,这很关键。”
       精准对接带来的是高效的成果。据了解,本次活动共发布科技成果2000余条,征集技术需求500多项,签订技术合同16项、成交额6370万元。

       好在“吸睛”:活动亮点频现
       荣学文是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此次对接会上,他受聘成为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当天,同样受聘的还有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风余、山东大学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中心副主任李世振等4位专家。
       “科技副总”的聘任,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而山东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揭牌,则为该产业的发展搭建了技术平台。与它们一样“吸睛”的,还有令人“惊艳”的本土企业。
       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高性能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有效破解了机器人在加减速过程中的抖动问题,保证机器人在任何速度下都可按照既定轨迹精准运行。活动期间,该企业不仅发布了此类技术成果,还面向院校发布了“新一代柔性机器人关节用力传感器”等一批技术需求,尽显创新热情与发展活力。
       这只是邹城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一个代表。当天,山东诺博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邹城企业也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卯足了劲展示所有或寻找所需。
       “一个县级市,能培育出这么多有实力的企业;一个县级市,能把大会办得如此精细,出乎意料。”现场不少参会者感叹。

       好在共赢:“大家都是受益者”
       刚一发布完技术成果,王超就受到不少企业“围攻”。此次对接会上,他代表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布了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光学精密装配技术、磁涡流调速技术等多项成果,不少项目在现场与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对科研人员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技术成果的落地,更重要的还在于,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让我们能够零距离了解市场需求,学习了解其他院校的科研方向与进展,而不是继续‘闭门造车’。”王超认为,对院校、企业和政府来说,“大家都是受益者”。
       此言非虚。
       大会对企业的助力从山东卓朗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便可窥见一斑。该公司主要经营气象防雷装置检测、建筑消防工程检测等项目,高额研发费用一度让这家成立不足三年的企业力不从心。对接会上,公司与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了技术转让合同,成功将“机器人智能检测技术”收入囊中。
       与卓朗公司不同,山东中晶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收获则在于学习。作为公司项目经理,张京京一大早便从济宁赶到了会场。“主要是为了学习专家的技术水平、研究方向,了解同行的发展。也希望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与高校院所建立联系,利用它们的技术、人才优势,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助力。”
       政府同样是受益者。
       以此次大会承办方邹城为例,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对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培育力度,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平台相继成立,各项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已逐渐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而此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将邹城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推向了新的起点,无疑又一次为该市注入了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激发出无限潜能。(记者 张颖辉)